[实用新型]一种屏下感测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88450.4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8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王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M1/02;G06F1/32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下感测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下感测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显示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显示相应的图像;背光光源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背光模组的多个发光单元发出可见光束;接收模组,用于接收由外部对象返回的检测光束,并转换所述检测光束为相应的电信号;检测单元,用于执行感测操作。当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背光光源关闭后感测到用户的触发操作时,所述背光光源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部分发光单元发出可见光束至所述光学膜片组,所述显示驱动电路驱动显示面板的部分像素显示预设图案以指示出接收模组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有效感测区域。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屏下感测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传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下感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例如,手机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面屏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屏占比,越来越多原先设置在手机正面的传感模组被隐藏至屏幕下方或屏幕内部。
然而,有些传感模组,例如指纹传感模组等,需要与用户进行交互来实现感测功能,但当指纹传感模组设置在屏幕下方或屏幕内部时,用户无法准确感知指纹检测区域,因此给用户的指纹识别操作以及系统识别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下感测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下感测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和光学膜片组,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方,用于发出可见光束,所述光学膜片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正下方,用于转换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发出的可见光束为均匀的面光源并提供转换后的可见光束给所述显示面板以实现图像显示;
显示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显示相应的图像;
背光光源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发出可见光束;
接收模组,用于接收由外部对象返回的检测光束,并转换所述检测光束为相应的电信号以获得所述外部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和
检测单元,用于执行感测操作;
当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背光光源关闭后感测到用户的触发操作时,所述背光光源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部分发光单元发出可见光束至所述光学膜片组,所述光学膜片组提供可见光束至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驱动电路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像素显示预设图案以指示出接收模组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有效感测区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
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底面与出光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入光面,其中,所述出光面面对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背光光源位于所述入光面一侧,用于通过所述入光面发射可见光束至所述导光板的内部,所述可见光束从所述出光面出射至所述显示面板;
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底面一侧,用于将从所述底面泄漏出来的可见光束反射回至所述导光板内部;和
扩散片,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对从所述出光面出射出来的可见光束进行扩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光束为近红外光,所述反射片对所述检测光束的透过率大于7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组发光单元和第二组发光单元,所述部分发光单元为所述第二组发光单元,所述第二组发光单元较所述第一组发光单元邻近所述有效感测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88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