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2972.1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2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娄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静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李双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跟腱 术后 锻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口,框架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挡板,挡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挡板之间焊接有圆杆,圆杆的外表面滑动贯穿有踏板。该跟腱术后锻炼装置,通过电机的发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使得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会使得固定杆带动半圆块进行转动,使得半圆块将踏板顶起,从而可以更好的带动患者的跟腱部位进行主动运动,在电机一直的转动中,会使得踏板进行来回的顶起,在踏板顶起的时候,通过限位板,可以更好的防止患者的脚部滑动,从而在使用上可以对患者的跟腱进行术后恢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下端移行的腱性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跟腱手术后,患者无法进行锻炼,需要患者躺在床上,使得患者的下肢的腓肠肌肌张力增高,导致下肢僵直,失去静脉血肌肉泵的推动作用,血流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导致严重并发症,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合适的能够辅助病人的小腿肌肉,尤其是小腿腓肠肌及其跟腱得到有效锻炼,减少跟腱挛缩和小腿肌肉废用性萎缩状况发生的医疗设备,在使用上不便于患者进行跟腱术后的锻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使用后,可以更好的对患者术后的跟腱进行锻炼,在使用上可以更好的加快患者的恢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口,所述框架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挡板之间焊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表面滑动贯穿有踏板,所述踏板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焊接有限位板,所述踏板的顶部粘附有摩擦垫,所述框架的前后两侧内表壁滑动嵌设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框架的外部,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杆的一端均焊接有半圆块,所述半圆块的外侧等距滑动嵌设有多个滑珠。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套设有第一齿轮。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杆的顶端之间焊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前表面通过转轴套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U型拉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跟腱术后锻炼装置,患者站在踏板上,手部拉动U型拉杆,通过电机的发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使得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会使得固定杆带动半圆块进行转动,使得半圆块将踏板顶起,从而可以更好的带动患者的跟腱部位进行主动运动,在电机一直的转动中,会使得踏板进行来回的顶起,在踏板顶起的时候,通过限位板,可以更好的防止患者的脚部滑动,从而在使用上可以对患者的跟腱进行术后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踏板顶起时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内部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静,未经娄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2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