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防失速起升绞车液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3630.1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6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董朋鹏;徐泳;朱辰钟;周振华;孟令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D1/08 | 分类号: | B66D1/08;B66D1/58;F15B11/08;F15B13/042;F15B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失速 绞车 液压 控制系统 | ||
1.一种双向防失速起升绞车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液压泵(1)、泵出口溢流阀(2)、泵出口单向阀(3)、第一比例方向阀(4)、第二比例方向阀(5)、补油减压阀(6)、第一平衡阀(7)、第二平衡阀(8)、第一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9)、第二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10)、第一补油单向阀(11)、第二补油单向阀(12)、第一安全阀(13)、第二安全阀(14)、PLC控制器(15)、第一压力传感器(16)、力矩转速仪(17)、绞车马达(18)、绞车卷筒(19)、第二压力传感器(20),液压泵(1)与泵出口溢流阀(2)、泵出口单向阀(3)连接,泵出口单向阀(3)与第一比例方向阀(4)、第二比例方向阀(5)和补油减压阀(6)连接,第一比例方向阀(4)连接第一平衡阀(7)和第一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9),第二比例方向阀(5)连接第二平衡阀(8)和第二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10),第一平衡阀(7)与第一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9)、补油减压阀(6)、第一安全阀(13)、绞车马达(18)连接,第二平衡阀(8)与第二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10)、补油减压阀(6)、第二安全阀(14)、绞车马达(18)连接,第一平衡阀(7)、第二平衡阀(8)的控制油口与所在绞车马达(18)工作油口的对侧工作油口连接,绞车马达(18)与绞车卷筒(19)连接,第一补油单向阀(11)、第二补油单向阀(12)连接绞车马达(18)实现补油,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0)测量绞车马达(18)工作油口压力,设有力矩转速仪(17)测量绞车卷筒(19)的力矩和转速,设有PLC控制器(15)接收第一压力传感器(1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0)和力矩转速仪(17)的测量信号,PLC控制器(15)根据控制算法向第一比例方向阀(4)、第二比例方向阀(5)以及第一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9)和第二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10)中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溢流阀发送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防失速起升绞车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9)主要包括第一旁通电磁换向阀(91)、第一常开截止阀(92)、第一恒张力使能电磁换向阀(93)、第一手动溢流阀(94)、第一比例溢流阀(95),第一常开截止阀(92)与第一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9)内部的第一旁通电磁换向阀(91)、第一恒张力使能电磁换向阀(93)、第一手动溢流阀(94)以及第一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9)外部的第一比例方向阀(4)、第一平衡阀(7)连接,第一恒张力使能电磁换向阀(93)与第一旁通电磁换向阀(91)、第一常开截止阀(92)、第一比例溢流阀(9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防失速起升绞车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10)主要包括第二旁通电磁换向阀(101)、第二常开截止阀(102)、第二恒张力使能电磁换向阀(103)、第二手动溢流阀(104)、第二比例溢流阀(105),第二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10)结构构成与第一防倒拖恒张力控制模块(9)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防失速起升绞车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例溢流阀(95)和第二比例溢流阀(105)调节绞车马达(18)的工作油口压力,调节压力的引出点在第一平衡阀(7)与第一比例方向阀(4)以及第二平衡阀(8)与第二比例方向阀(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36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