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选矿厂事故池沉积底料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9568.7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12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任子杰;朱兴月;高惠民;李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矿厂 事故 沉积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选矿厂事故池沉积底料回收装置,包括排矿管道、事故池和矿斗,所述排矿管道位于事故池的上方,用于将选矿厂的事故矿浆排放至事故池中;所述矿斗为上部敞口的方框形结构,层叠于事故池中,用于对排放至事故池中的事故矿浆进行沉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选矿厂事故池沉积底料需要依靠人力挖掘转移的现实困境,实现了事故池沉积底料的高效、省时、省力的转移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品回收技术领域,涉及到选矿厂事故池,具体涉及一种选矿厂事故池沉积底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选矿厂事故池是选矿厂建设必要的构筑物之一。当选矿厂出现生产事故或因设备故障停机时,会产生指标异常的产品或瞬时排放大量的矿浆,这需要设置事故池对矿浆进行储存,然后回收利用。目前,在选矿厂领域,大多采用的回收方法是待矿浆进入事故池沉淀后,抽干余水,待矿浆底料板结后,再由人力挖掘,配合使用高压水枪不断冲击搅拌,将事故池中物料转移。整个过程均为人工手动操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公开号为“CN10222881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矿浆事故池搅拌装置及其搅拌方法,采用推进式马达搅拌矿浆然后采用底流泵输出;公开号为“CN2022089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事故池矿浆回收装置,采用射流泵输出的方式转移矿浆;但是这些装置或者方法均存在不同的缺点,包括事故池使用几率不高、有的安装成本高、有的设备利用率不高、轮空期长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选矿厂事故池沉积底料回收装置,解决了选矿厂事故池沉积底料需要依靠人力挖掘转移的现实困境,实现了事故池沉积底料的高效、省时、省力的转移回收。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选矿厂事故池沉积底料回收装置,包括排矿管道、事故池和矿斗,所述排矿管道位于事故池的上方,用于将选矿厂的事故矿浆排放至事故池中;所述矿斗为上部敞口的方框形结构,层叠于事故池中,用于对排放至事故池中的事故矿浆进行沉积。
优选地,所述矿斗的侧面及底部均设有若干滤孔,滤孔的大小及数量根据过滤的矿浆确定。
优选地,所述滤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矿斗的上方两侧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吊环,所述吊环用于吊放矿斗。
优选地,所述支架通过转轴连接在矿斗的上方两侧,支架沿转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矿斗的底部设有凸台台阶,凸台台阶向下凸出,用于方便矿斗叠放时给下一层矿斗预留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操作,易维护。
(2)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设备损耗较小。
(3)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
(4)事故池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轮空期大大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选矿厂事故池沉积底料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矿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矿管道;2、事故池;3、矿斗;4、吊环;5、支架;6、滤孔;7、凸台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具体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9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空间单元幕墙连接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涤纶丝卷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