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立式装箱防鼓包变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0014.4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6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栾启禄;唐蛟;赵志鹏;于鑫;杨睿;李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7/248;B65G67/60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立式 装箱 鼓包 变形 机构 | ||
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立式装箱防鼓包变形机构,其组成包括翻转平台和对称铰接在翻转平台两侧的夹抱拐臂,夹抱拐臂为直角拐臂,其短的压踏臂延伸至集装箱平落翻转平台的箱体底面边侧,夹臂是集装箱箱侧夹体。本技术方案解决了“散改集”中立式装箱中发生鼓包变形的技术问题,整套机构的作业无需外力辅助,提高了物流场站、港口等集装箱装卸作业质量、效率和作业安全性,也确保了运输安全,大幅度降低了集装箱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场站、港口、铁路货站等干散型货物的集装箱装箱作业设备。
背景技术
以港口货物运输为例,客户对货物运输方式和交付方式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其中的很多为流动性质强的干散型货物,如大豆、小麦、玉米、粉煤灰、非金属矿粉等,还呈现出批量小、批次多、运输作业高频率的作业特点,使集装箱“散改集”货物运输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劲。“散改集”是集中易流动干散型货物,通过集装箱整箱装载运输的作业运输方式,提高了运输效率,也保障了货物运输安全。其作业流程是将空集装箱放
发明内容
本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有效避免“散改集”作业中集装箱鼓包变形的发生,提供一种集装箱立式装箱防鼓包变形机构。
本专利申请提供的防止集装箱立式装箱鼓包变形机构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集装箱立式装箱防鼓包变形机构,其组成包括翻转平台和对称铰接在翻转平台两侧的夹抱拐臂,夹抱拐臂为直角拐臂,其短的压踏臂延伸至集装箱平落翻转平台的箱体底面边侧,铰接点位于压踏臂上,长夹臂是根部在铰接点外侧的向上延伸的集装箱箱侧夹体。
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技术手段,翻转平台两侧对称设置夹抱拐臂护栏,每夹抱拐臂护栏由横栏将同侧若干夹抱拐臂连为一体构成。
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技术手段,为限定两夹抱拐臂非夹抱时的最大张开角,压踏臂临近翻转平台的端面下部设有展角内收端面。
本专利申请公开的集装箱立式装箱防鼓包变形机构技术方案,利用偏心轴原理设计本装置的夹抱拐臂,使压踏臂外侧夹臂力矩大于内侧力矩,本装置空载时,两夹抱拐臂呈张开开放状态,当集装箱落入翻转平台,两侧的夹臂因压踏臂受压下转而内收、夹持在集装箱箱侧。本机构避免了装箱中鼓包变形现象的发生,也不会改变后续堆箱、装船的箱位,提高了物流场站、港口集装箱装卸质量、作业安全和效率、确保了运输安全,大幅度降低了集装箱维护成本。本方案机构构成简单,装箱整套操作无需外力辅助,制造成本、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图。
图2为本专利申请在集装箱落装之前的展开状态图。
图3为本专利申请在集装箱落装后的夹抱状态图。
图4为本专利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申请公开的集装箱立式装箱防鼓包变形机构,其构成包括翻转平台1和对称铰接在翻转平台1两侧的夹抱拐臂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0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针阀偶件定位销的定位工具
- 下一篇:一种音响鼓纸防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