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2353.6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1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4 | 分类号: | F24F1/0014;F24F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左文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室内 空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空调,出风结构包括蜗壳件、第一左出风口、第一左导风板、第一右出风口、第一右导风板和第一中部出风口;蜗壳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对应于空调的进风口的进风口端和对应于空调的出风口的出风口端;第一左导风板能够关闭或开启第一左出风口,第一右导风板能够关闭或开启第一右出风口,第一左出风口和第一右出风口分别位于出风口端的左右两侧;第一中部出风口位于第一左出风口和第一右出风口之间以及出风口端前侧。本实用新型可扩大空调扫风区域、避免风吹人现象、提供地毯式制热效果,避免使用场景中沙发等遮挡下出风口,提高空调的使用率等,相比现有技术效果更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而空调器的出风舒适性影响着用户体验。为解决空调使用时制冷(热)的区域有限、制冷时风吹人的问题,使室内空气流动更符合人体舒适性,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制冷制热经过同一或双风道。同一风道舒适性较差,影响用户体验,双风道虽然可以对空气起到冷热控制的效果,但仍存在控制角度不足(送风区域不足)以及风速风量控制过于硬性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偶有在双风道之间进一步设置出风口的情形,但其通常是作为常规的出风口存在,或者对双风道出风角度控制的一种补充。其出口与双风道之间连通间隙或空间较大从而无法实现空调的微风输出,也不能解决双风道风速风量控制过于硬性的问题。
此外,在空调制热模式时,由于热气流具有上升趋势,从而难以实现较大的热风落地面积,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调制热时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出风结构,用于安装于室内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包括蜗壳件、第一左出风口、第一左导风板、第一右出风口、第一右导风板和第一中部出风口;其中,
所述蜗壳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对应于所述空调的进风口的进风口端和对应于所述空调的出风口的出风口端;
所述第一左导风板能够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一左出风口,所述第一右导风板能够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一右出风口,所述第一左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右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出风口端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中部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左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右出风口之间以及所述出风口端前侧;
当所述第一左导风板和所述第一右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左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右出风口时,自所述空调的进风口向所述空调的出风口流通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中部出风口吹出,并且其风速低于所述气流通过开启时的所述第一左出风口和开启时的所述第一右出风口的吹出风速。
本实用新型能够令空调在左右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时处于微风模式,空调吹出的风被挤压到中部前侧,中部前侧的出风口相对较缓吹出,避免了空调直吹人的现象,提升空调使用时的舒适性和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左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右出风口中之一关闭而另一开启时,所述气流通过所述第一中部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左、右出风口中开启的出风口吹出,并且所述第一中部出风口的吹出风速低于所述气流通过开启时的所述第一左出风口和开启时的所述第一右出风口的吹出风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部出风口为所述室内空调的前面板上形成的若干微孔,所述若干微孔的总面积占所述前面板上布置所述若干微孔的区域面积的30%-9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部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端之间形成所述气流流通的挤压间隙,以引导所述气流流向所述第一中部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端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端分别形成有引导面,以引导所述气流进入所述挤压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蜗壳件的邻近所述出风口端的左右两侧壁上,和/或所述出风口端的前侧壁上具有若干凹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23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