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拖式刹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6317.7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4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贺大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大永 |
主分类号: | B64C25/42 | 分类号: | B64C2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 |
地址: | 646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拖式刹阻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机拖式刹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拖式刹阻器安装于飞机起落架支撑杆上,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一部分循环油管位于所述起落架支撑杆内,还包括了连接套筒、液压伸缩机构;以及拖式刹阻部件,所述拖式刹阻部件被设置为连接至液压伸缩机构末端。本实用新型专利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利用结构比较简单的部件增强了飞机的致动性能,且形成方便更换和拆卸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通过设置拖式刹阻部件,使得飞机在着陆后再较短距离实现停止,大大缩短了飞机的滑行长度,使得飞机更为灵活,突破了现有飞机必须有较长跑到才能实现着陆的限制,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无人驾驶飞机或模型飞机的刹车组件, 特别是飞机或无人机的主起落架液压飞机拖式刹阻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飞机的刹车组件通常设置于起落架的车轮处,例如实用新型专利CN2908354Y(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内容,飞机滑行时,飞机刹车机轮在地面滚动,3个动盘组件58随机轮组件1一起转动,装在刹车壳体51上的2个压紧盘组件56、2个双面静盘组件57相对静止不转;刹车时,正常活塞组件53在刹车压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压紧动、静盘,使其之间产生摩擦力,使机轮制动;当松开刹车时,刹车压力释放,活塞退回,动、静盘松开,使机轮解除刹车(具体构成参见附图1)。 同时现有技术中还包括了考虑飞机自重影响飞机刹车性能的方案,例如实用新型专利CN201086821Y(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内容:考虑到飞机降落时产生的压力使主起落架1变形,才能将作用力 传递给刹车碟5和刹车片6,所以采用韧性好而强度高的碳纤维材料的主起落架1,机轮主轴2穿过起落架1的固定孔将主起落架1与机 轮3连接,机轮主轴2在主起落架1另一侧通过螺帽4固定锁死主起 落架1,机轮主轴2穿过机轮3,机轮3一侧设有刹车碟5,刹车碟5 的接触平面有一定的粗糙度,机轮主轴2上与刹车碟5对应位置设有 硅胶刹车片6,硅胶刹车片6平面与刹车碟5平面相对安装,刹车碟 5与硅胶刹车片6之间的间距为0.1~0.5毫米,依靠飞机降落时的冲击力使得起落架发生最大幅度的变形,主起落架的变形角度越来越大,刹车碟与硅胶刹车片的摩擦阻力随之越来越大(具体构成参见附图2)。
然而上述方案中分别存在以下问题,1.例如当刹车可用距离短的情况下,无论使用文献1或2记载的形式的刹车,均不足以将飞机按照预设距离停下,将导致严重事故;2.飞机起落架在轮处设置的组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飞机轮中设置刹车碟与硅胶刹车片不易更换,操作较为复杂;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一种飞机拖式刹阻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机拖式刹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拖式刹阻器安装于飞机起落架支撑杆上,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一部分循环油管位于所述起落架支撑杆内,还包括了连接套筒、液压伸缩机构;以及拖式刹阻部件,所述拖式刹阻部件被设置为连接至液压伸缩机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伸缩机构包括了第一液压伸缩机构和第二液压伸缩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机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连接;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油路管道,其位于所述起落架支撑杆内,以及第二油路管道,其位于所述起落架支撑杆外,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机构,所述第二油路管道可以设置为被固定环固定在起落架支撑杆外壁上,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了两个游循环管路,其中油循环管路A用于为第一液压伸缩机构供油和排油,油循环管路B用于为第二液压伸缩机构供油和排油;所述油循环管路A和油循环管路B中供油压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可单独控制的供油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第二伸缩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拖式刹阻部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为分叉结构,其中分叉结构的汇合端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分叉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拖式刹阻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拖式刹阻部件包括固定层,其设置有装配部,其形成于所述固定层的上表面的凹槽中,所述拖式刹阻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层下部的刹阻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大永,未经贺大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63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子视频监控用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尘闸刀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