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C加玻纤耐磨耐高温电子产品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8651.6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9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凌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H05K7/20;H05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徐小淇 |
地址: | 52318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c 加玻纤 耐磨 耐高温 电子产品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PC加玻纤耐磨耐高温电子产品外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挖空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底座的上端靠近固定槽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外表面挖空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电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设置有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通明玻璃,所述外壳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一号通风孔,所述底座的一端靠近电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外壳主体的一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加重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加玻纤耐磨耐高温电子产品外壳,便于散去外壳内的热量,可以便于电子产品导线的固定,可以更好的保护电子产品,比较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外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PC加玻纤耐磨耐高温电子产品外壳。
背景技术
机壳通常指各种电子产品所使用的外壳,根据用途可分为:电脑机壳、电视机壳、手机机壳、仪器仪表机壳电机机壳,微型电机机壳等,根据材料可分为塑料机壳、合金机壳、复合材料机壳等;现有的电子产品外壳有一些缺点,首先,电子产品外壳不耐高温和摩擦,其次,电子产品外壳的散热效果不好,另外,电子产品外壳接线不能将电子产品的导线固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PC加玻纤耐磨耐高温电子产品外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PC加玻纤耐磨耐高温电子产品外壳,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PC加玻纤耐磨耐高温电子产品外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挖空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底座的上端靠近固定槽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外表面挖空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电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设置有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通明玻璃,所述外壳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一号通风孔,所述底座的一端靠近电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外壳主体的一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加重块。
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二号通风孔、电机、风扇,所述二号通风孔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上端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下端与电机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接线管、旋钮、螺杆、限位块,所述接线管的一端与外壳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与接线管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螺杆的数量为两组,所述螺杆的上端靠近接线管的上方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的下端与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下端接线管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端与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的一端靠近固定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与固定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孔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电线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线的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的一端与电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通明玻璃与外壳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主体的下端与限位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通风孔与外壳主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丝的一端与底座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加重块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外壳主体均为玻纤增强PC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PC加玻纤耐磨耐高温电子产品外壳,通过将限位板与固定槽对齐,然后将限位板插入到固定槽中,将固定螺丝旋进固定孔内,并将固定螺丝拧紧,可以将外壳主体与底座的连接固定,便于装置的组装,通过电机可以带动风扇的转动,通过风扇的转动可以使得外壳主体内的热量可以通过一号通风孔与散热孔散去,防止外壳主体内的温度过高,从而损坏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导线可以通过接线管伸出,通过旋钮可以带动螺杆的转动,从而可以带动限位块的转动,通过将限位块紧贴电子产品的导线,可以将电子产品的导线固定,可以防止导线的不固定而造成接线的短路,比较安全,较为实用,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凌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凌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86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