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空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0755.0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9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奇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空冷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柴油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空冷器。该高效空冷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冷却管束,其还包括紊流器,紊流器为螺旋叶片式紊流器,紊流器安装在壳体的壳程入口接管的末端,从壳程入口接管内流入的空气流经紊流器产生扩散后流向冷却管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程入口接管的末端设置螺旋叶片式的紊流器,利用螺旋叶片的阻挡和导向作用,使得空气在进入壳体内部时可以充分散开,从而可充分利用冷却管束的换热性能,提高冷却效率。从经济性角度看,降低了冷却水泵的实际运行功率。从可靠性角度看,由于冷却水流量的减少,空冷器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同时对积垢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空冷器。
背景技术
空冷器作为柴油机的关键零部件,起到冷却高温高压空气的作用。空冷器壳程入口处存在突扩截面,突扩截面使得空气不能在到达空冷器内部的冷却管束之前充分扩散,造成空冷器的冷却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高温空气冷却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与传统的凝汽器相同的渐变式壳程入口接管的机构,以扩大空气的扩散范围,提高冷却效率。但是,渐变式壳程入口接管长度过长,而在船用柴油机上,由于机舱空间的局限,无法采用上述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空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下船用柴油机的空冷器由于突扩截面的存在所造成的高温空气无法充分扩散和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高效空冷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冷却管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紊流器,所述紊流器为螺旋叶片式紊流器,所述紊流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壳程入口接管的末端,从所述壳程入口接管内流入的空气流经所述紊流器产生扩散后流向所述冷却管束。
作为优选,所述紊流器包括中心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中心轴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固定于所述中心轴。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叶片的数量为4~10个。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叶片的数量为6个。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叶片的螺距角α在20°~40°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轴的直径d为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D的0.1~0.3。
作为优选,所述壳程入口接管为锥台形管,所述锥台形管的大径端朝向所述冷却管束,所述锥台形管的圆锥顶角β在10°~60°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叶片的叶梢为与所述壳程入口接管的内表面相吻合的圆弧形,所述叶梢与所述壳程入口接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紊流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紊流器间隔安装于所述壳程入口接管内,且位于上游的所述紊流器的螺距角大于位于下游的所述紊流器的螺距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程入口接管的末端设置螺旋叶片式的紊流器,由于螺旋叶片的阻挡和导向作用,使得空气在进入壳体内部时可以充分散开,从而可充分利用空冷器的冷却性能,使得空冷器可以达到更大的热负荷,在冷却同样质量流量的气体并且气体的进出口温度变化不大时,冷却水的质量流量可以减少一部分。从实用性角度看,提高了冷却效率。从经济性角度看,降低了冷却水泵的实际运行功率。从可靠性角度看,由于冷却水流量的减少,空冷器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同时对积垢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0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接烟风道
- 下一篇:一种地铁墙壁板材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