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缝合针的铆合结构、铆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7630.0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7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永;张晓燕 |
主分类号: | B21G1/00 | 分类号: | B21G1/00;B21G1/02;A61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合 结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针的铆合结构、铆合装置。所述铆合结构包括活动刃型单元,及与活动刃型相对设置的固定刃型单元。缝合针铆合装置包括底板、动力机构、铆合机构、铆合调节机构、动力机构。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缝合针的铆合一次性冲压成型,无需二次翻转,铆合时间缩短,产量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合针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缝合针的铆合结构、铆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带针医用缝合线生产商在加工无损伤带针医用缝合线时,使用的普通铆合设备的铆合工作前端模具为两个1/2弧度的半圆形刃型,通过铆合后针线连接处为圆形或椭圆形形状。这种普通铆合设备无法精准铆合针线连接处,容易出现挤压偏离、断线、毛刺等问题,并且肉眼不能很好的分辨出针尾的针孔与线头的距离。且需要翻转2次才能铆合结实。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合针的铆合结构,所述铆合结构包括活动刃型单元,及与活动刃型相对设置的固定刃型单元;所述活动刃型单元在外界作用下能够朝着固定刃型单元运动,活动刃型单元与固定刃型单元的相对端能够围成一个用于容纳缝合针针尾的矩形加工区域;固定刃型单元端部一部分向前凸出,形成针尾承载部;所述针尾承载部是矩形加工区域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刃型单元包括第一刃型,及设置于第一刃型下方的第二刃型,所述第二刃型能够运动到与固定刃型单元接触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刃型单元包括第三刃型,及设置于第三刃型下方的第四刃型,第二刃型能够运动到与固定刃型单元接触的位置,第四刃型端部向前凸出,形成矩形加工区域的底部。
一种缝合针铆合装置,包括底板、动力机构、铆合机构、铆合调节机构、动力机构;
所述底板承载铆合调节机构、动力机构、铆合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源、电机、变压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通电;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电机的通电;所述电机与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与铆合调节机构的旋转头连接;
所述铆合调节机构包括壳体、拉簧调节部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旋转头、上连杆、下连杆、上凹槽、下凹槽、传动轴、拉簧;其中:
上连杆位于下连杆上方,上凹槽位于下凹槽下方;上连杆设置于上凹槽中,能够沿着上凹槽的长度方向运动;下连杆设置于下凹槽中,能够沿着下凹槽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上连杆、下连杆分别对应设置有弹簧片;
所述旋转头在随着传动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顺次挤压上连杆首端、下连杆首端;
第一刃型固定于所述上连杆的末端;第二刃型固定于下连杆的末端;
所述拉簧调节部包括按压部及与按压部下端固定在一起的延长部;所述按压部下部卡设于壳体上的通孔内,延长部则位于壳体内,且连接于拉簧上端,拉簧下端设置有刀片;拉簧及延长部在一条直线上,从延长部上端开始,整体朝向铆合机构所在侧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下连杆的杆体上设置有连续的锯齿,所述刀片的形状与锯齿吻合,能够卡入锯齿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为脚踏开关,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控制脚踏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观测机构,所述观测机构包括支撑台、显微镜、滑杆、第一旋钮、第二旋钮;
所述滑杆穿过支撑台,垂直设置于显微镜前方,第一旋钮能够调节滑杆在支撑台上的位置;
显微镜位于铆合结构上方,且至少铆合结构围成的矩形加工区域位于其观测区域内;显微镜的下方设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套设在滑杆上,旋动第二旋钮能够使得套接部沿着滑杆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显微镜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永;张晓燕,未经李志永;张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7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生物基快递袋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动平移栅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