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8555.X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9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常青;王路才;唐在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常青 |
主分类号: | B63B27/28 | 分类号: | B63B27/28;B63C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7 | 代理人: | 董玉良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中***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式 海上 撤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包括支架和螺旋式通道;所述支架设置在船舶甲板上,支架下方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旋式通道,螺旋式通道延伸至海面上。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式撤离系统能够实现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螺旋式的撤离通道相比于垂直下落的通道更具有安全性,下落过程中撤离人员的下落速度均匀,受到的冲击力相对较小,无自由坠落过程,心理无坠落恐惧感,同时本申请不需要撤离人员通过拉住绳索或其他方式控制自己的撤离速度以及撤离位置,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保存撤离人员的体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
背景技术
气胀式救生筏是船舶配备的重要救生设备,是船上人员在海上危急情况下实施自救的主要工具。船舶失事以后,船上人员快速登乘救生筏是其实施自救的第一步。目前,船舶救生设备中普遍配备登乘软梯,船上人员可由登乘软梯依次降至水面,之后进入救生筏,若情况紧急,船上人员数量较多,则需要船上人员直接跳入水中,然后游至救生筏进行登筏。采用登乘软梯进行撤离普遍存在撤离速速慢、体力消耗严重、安全性差、易湿身等问题。对于大型船舶,特别是客船、客滚船等乘员众多的船舶,乘员年龄不一、体质各异,再加上船舷较高,无法通过跳海实现大量人员的快速撤离,因此主要采用海上撤离系统进行船上人员的撤离,对于撤离系统,撤离通道的设计是其能否实现人员快速安全撤离的关键,现有的撤离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瞬间自由坠落、“卡顿”致使效率不高和通道内“踩踏”致使骨折等现象,难以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快速撤离,从而影响撤离速度,所以,目前对于船上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仍然缺乏安全、快速的撤离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船舶失事等紧急情况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所述支架设置在船舶甲板上,支架下方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旋式通道,螺旋式通道延伸至海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式通道包括环形外通道和螺旋式内通道,螺旋式内通道固定在环形外通道的内壁。螺旋式内通道的外沿与环形外通道的内壁在圆周方向上固定。
优选的,环形外通道由网布围合而成,也可以由塑料、橡胶等其他可以围合形成环形的柔性材质形成。
优选的,螺旋式内通道由网布定型形成,也可以由塑料、橡胶等其他可以围合形成螺旋形式的柔性材质定型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通道外壁设置有若干支撑圈,若干支撑圈套设在环形外通道上并与环形外通道连接。支撑圈起到支撑螺旋式通道,使之撑起定型的作用,所述支撑圈可以为钢圈、塑料圈、木圈等其它硬性材质围合的环形圈。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支撑圈等距连接在环形外通道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式内通道为单螺旋结构,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半径为母线,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轴线和圆柱螺旋线为导线。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环形外通道圆柱螺旋线的导程、螺旋式内通道的下滑角度、螺旋式内通道的旋向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式内通道为双螺旋结构,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为母线,以环形外通道的圆柱轴线和圆柱螺旋线为导线。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环形外通道圆柱螺旋线的导程、螺旋式内通道的下滑角度、螺旋式内通道的旋向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塑形圈塑形。塑形圈为圆形的钢圈、塑料圈或其他能够形成圆形并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塑形圈的直径与环形外通道的圆柱直径相同,塑形圈将环形外通道顶部和底部的圆环撑起定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常青,未经杨常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8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