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20929.1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0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张宝峰;刘斌;朱均超;赵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16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装置 自动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该翻转装置包括:安装架;翻转驱动机构,设置于安装架上;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架和吸附组件,翻转架的一端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翻转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架,吸附组件设置于翻转架上,翻转驱动机构连接于旋转轴的一端,旋转轴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一端与吸附组件连通;旋转式快换接头,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与通气孔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部连接有供气管;电滑环,连接于连接轴的一端,电滑环的内圈与翻转机构的通电导线连接,电滑环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内圈与外圈能够相对转动。翻转装置可使导线、供气管均不会缠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数量需求也不断加大,同时也加快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电子产品的数量需求大和更新换代之快,对其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及手工作业带来的产品不良问题,人工作业的组装方式已无法满足电子产品质量高、更新快、数量需求多的市场要求。
翻转装置在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翻转装置包括机架和翻转组件。其中,机架沿竖直方向设置,翻转组件设置在机架上,产品放置在翻转组件上,翻转组件能使产品翻转预设角度。翻转角度通过限位开关和限位块来实现。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产品放置在翻转组件上,需要定位和夹紧组件实现产品的固定,使得翻转装置结构复杂;另外,夹紧组件和限位开光均通过导线实现通电,因此,翻转组件往复翻转会导致导线缠绕,进而导致翻转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装置,避免导线发生缠绕及避免供气管发生缠绕。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翻转装置,包括:
安装架;
翻转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
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架和吸附组件,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翻转架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轴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连通;
旋转式快换接头,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通气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部连接有供气管;
电滑环,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电滑环的内圈与所述翻转机构的通电导线连接,所述电滑环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能够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架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U型结构的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三容置孔,所述第三容置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轴承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为内部空心结构,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连接轴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内,所述电滑环的内圈伸入所述连接轴的内部,所述通电导线在所述连接轴内部连接于所述电滑环的内圈。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0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斜齿轮的节圆卡盘
- 下一篇:一种给排水排污管的观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