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24889.8 | 申请日: | 201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7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翟俊;李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对 水文 变化 消落带 生态 护坡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包括径流处理系统及生态浮岛系统;所述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植草边沟和蓄水坑塘;所述生态浮岛系统包括生态浮岛和生态石笼基底;所述生态浮岛包括柔性基体、水生植物;所述生态石笼基底位于生态浮岛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消落带由径流处理系统、可分离的生态浮岛系统组成的生态护坡系统,净化、收集岸坡雨水,稳固水土的同时应对消落带回水水位变化,为植物、生物、鱼类等提供生长空间,随着水位的变化,丰富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落带的消落带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背景技术
消落带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因其长时间的蓄水周期和水位消落变化及雨水污水的无管理状态,导致该区域存在水陆交叉污染、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系统受损等严重问题。
消落带的水文变化包括岸坡雨水及回水。因消落带区域雨水通常是自然式的排放管理,生活污水夹杂其中,导致面源污染严重。且长江的蓄水周期为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长期水淹状态导致消落带内植被生长困难。因此消落带内岸坡应具备应对岸坡水文变化的弹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国内已有消落带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但针对同时应对雨水和回水护坡系统研究较少,且因其受水体涨落的限制,目前仍未被广泛使用,河流、湖泊、水库的整体景观效果仍然得不到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消落带由径流处理系统、可分离的生态浮岛系统组成的生态护坡系统,净化、收集岸坡雨水,稳固水土的同时应对回水水位变化,为植物、生物、鱼类等提供生长空间,随着水位的变化,丰富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包括径流处理系统及生态浮岛系统;所述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植草边沟和蓄水坑塘;所述生态浮岛系统包括生态浮岛和生态石笼基底;所述生态浮岛包括柔性基体、水生植物;所述生态石笼基底位于生态浮岛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体系,包括缓冲植被区、径流处理系统及生态浮岛系统;所述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植草边沟和蓄水坑塘;所述生态浮岛系统包括生态浮岛和生态石笼基底;所述生态浮岛包括柔性基体、水生植物;所述生态石笼基底位于生态浮岛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从上游至下游,缓冲植被区、径流处理系统、生态浮岛系统依次排列,或者从上游至下游,径流处理系统、生态浮岛系统依次排列;从上游至下游是指雨水在护岸由上至下的流动方向。根据同样的位置关系,植草边沟位于蓄水坑塘上游,优选的,植草边沟和蓄水坑塘通过导流沟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4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时可自动加水降温的磨盘
- 下一篇:一种石墨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