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挡圈分体式真空胎用钢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29903.3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6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万其 |
主分类号: | B60B21/10 | 分类号: | B60B21/10;B60B2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挡圈分 体式 真空 钢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轮胎钢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挡圈分体式真空胎用钢圈,其包括钢圈本体、气门嘴,钢圈本体一端为大边缘,钢圈本体另一端为小边缘,所述气门嘴设置在钢圈本体上的大边缘与小边缘之间,钢圈本体的小边缘外还套设有金属环,金属环外还套设有挡圈,挡圈包括上挡圈以及下挡圈,所述上挡圈与金属环之间过盈配合,所述下挡圈内直径大于金属环外直径,钢圈本体上位于金属环远离钢圈本体小边缘一侧还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下挡圈接触设置;还设有用于压紧上挡圈的压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真空轮胎难钢圈难以在保证轮胎气密性的同时便于轮胎拆卸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轮胎钢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圈分体式真空胎用钢圈。
背景技术
各类载重汽车、工程车的轮胎配套中,车轮钢圈分为无内胎和有内胎两种,其中无内胎真空轮胎钢圈为一体化结构,以等厚钢带卷圆加工而来,其两侧荷叶座圈的耳部高度为保障真空轮胎的套入不能过高,上述结构使得轮胎安装需专用设备或工具,费工耗时。还有一部分真空轮胎钢圈虽然方便轮胎的安装,但是其密闭性较差,真空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气的情况。
另外,现有的轮辋钢圈在当真空轮胎充入高压气体后会对密封圈形成挤压导致密封圈变形,因而该密封圈的密封效果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轮胎难钢圈难以在保证轮胎气密性的同时便于轮胎拆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圈分体式真空胎用钢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挡圈分体式真空胎用钢圈,包括钢圈本体、气门嘴,钢圈本体一端为大边缘,钢圈本体另一端为小边缘,所述气门嘴设置在钢圈本体上的大边缘与小边缘之间,钢圈本体的小边缘外还套设有金属环,金属环外还套设有挡圈,挡圈包括上挡圈以及下挡圈,所述上挡圈与金属环之间过盈配合,所述下挡圈内直径大于金属环外直径,钢圈本体上位于金属环远离钢圈本体小边缘一侧还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下挡圈接触设置;还设有用于压紧上挡圈的压条。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为三角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所述钢圈本体的大边缘位置处还设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所述钢圈本体的大边缘位置处设有大边缘环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大边缘环槽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条的圆周上开设有缺口。
作为优选的,所述挡圈的顶部与所述钢圈本体的大边缘端部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压条的尺寸与该缝隙的宽度过盈配合。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挡圈与第一密封圈相接触,而安装真空轮胎之后,在对轮胎进行充气的过程中,下挡圈可以对第一密封圈进行限制,避免第一密封圈由于轮胎充气而被排挤到上挡圈与金属环之间,对后续压条的安装带来不便。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上挡圈与金属环之间过盈配合,上挡圈进行安装时可刚好卡在金属环上,这样方便上挡圈位置的设定以及安装。由于上挡圈终点安装位置固定,因此只要在上挡圈卡于金属环位置处后便可判定上挡圈安装完毕,而此时再将压条对上挡圈进行压紧便可实现整体的安装;同时,上挡圈还对下挡圈形成良好的抵触,使得挡圈安装的稳定性更好。同时本实用新型整体气密性好,由于第一密封圈与下挡圈之间接触,而下挡圈内直径大于上挡圈外直径,这样即使第一密封圈出现腐蚀等情况也能够很轻易地将下挡圈取下,而上挡圈仅仅与压条、钢圈本体紧密接触,因此上挡圈的拆卸也更加容易。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为三角密封圈,其在与轮胎、钢圈本体以及下挡圈接触时能够形成很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通过在钢圈本体大边缘处设置第二密封圈,可使轮胎另一侧的密封性得到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万其,未经王万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99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