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31687.6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2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童辉;李金生;周敏;牟建;余生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洋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 ||
1.一种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部分、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热管理系统TMS,其中:
电池簇的电芯部分由电池模组以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连接而成;
电池簇的BMS由集成在控制柜内的电池簇管理单元BCMU以及分别集成在每个电池模组内的电池管理单元BMU组成,BCMU和各BMU均称为电池管理节点;
每个电池管理节点都具有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每个电池管理节点的第一通讯接口通过通讯线连接上一电池管理节点的第二通讯接口,每个电池管理节点的第二通讯接口通过通讯线连接下一电池管理节点的第一通讯接口;
电池簇的TMS由集成在所述控制柜内的热管理供电模块以及分别集成在每个电池模组内的热管理装置组成,热管理供电模块和各热管理装置均称为热管理节点;
每个热管理节点都具有第一、第二供电接口;每个热管理节点的第一供电接口通过供电电源线连接上一热管理节点的第二供电接口,每个热管理节点的第二供电接口通过供电电源线连接下一热管理节点的第一供电接口;
所述控制柜和各电池模组均称为簇节点;每个簇节点中的第一供电接口和第一通讯接口集成为本簇节点的第一集成接口,每个簇节点中的第二供电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集成为本簇节点的第二集成接口;每个簇节点的第一集成接口与上一簇节点的第二集成接口之间连接的供电电源线和通讯线集成为一条集成线束,每个簇节点的第二集成接口与下一簇节点的第一集成接口之间连接的供电电源线和通讯线集成为一条集成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线束是指将供电电源线和通讯线包在一个绝缘电缆套管中构成的一条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线束是指将供电电源线和通讯线用夹持多组线材的弹性夹夹成的一条线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一个电池模组的电芯部分以及每一电池管理节点均称为BMS供电系统中的供电节点;每个供电节点都具有第三、第四供电接口;每个供电节点的第三供电接口通过供电电源线连接上一供电节点的第四供电接口,每个供电节点的第四供电接口通过供电电源线连接下一供电节点的第三供电接口;
所述第三供电接口集成在簇节点的第一集成接口中,所述第四供电接口集成在簇节点的第二集成接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散热装置和/或加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为水冷散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水冷加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接口包含板端和线束端;板端集成在簇节点上,线束端集成在线束端部;
所述板端为一个能够同时连接多组线束的板端连接器;其中,一组线束是指构成供电回路的两根供电电源线或构成通讯回路的两根通讯线;
或者,所述板端为多个板端连接器,每个板端连接器连接一组线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16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