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静脉识别与安卓平台的智能支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33214.X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4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曾新华;欧阳麟;周靖阳;严娜;孙杨杨;季铖;洪伟;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科奔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K9/0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习友路与石莲南路交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静脉 识别 平台 智能 支付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静脉识别与安卓平台的智能支付系统,涉及智能支付系统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卡扣结构卡接于安卓智能手机上的静脉识别装置,安卓智能手机内设置有与处理器相连的无线网络模块、继电器、电池模块、GPS模块,所述安卓智能手机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接口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扫码识别模块,无线网络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访问支付平台云服务器;掌静脉识别区域上设置有与手掌掌形相贴合的掌静脉识别模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安卓手机支付安全性低,现有的静脉识别设备与安卓手机相结合体积大,笨重,不便携带,使用舒适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支付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静脉识别与安卓平台的智能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客户在商场酒店等消费场所进行消费时,采用手机支付的方式占所有消费支付的方式的比重越来越大,手机支付电子化、便捷化、快速化的优点被人们所追捧,但是手机由于是电子支付,进行支付时存在着支付风险,现有的对于手机支付保障安全的方式包括指纹解锁和密码解锁支付应用程序等,但是对于指纹和密码来说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破解,指纹属于第一代生物特征识别,相对于第一代生物特征识别来说,静脉识别属于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具有精准度高,难以破解,安全性能高的优点;现有的静脉识别设备都是单独进行使用的,未与安卓智能手机平台相结合进行应用,单一的静脉识别设备体积大,比较笨重,与智能手机相结合不便于携带,具有使用不便的缺点,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提供基于静脉识别与安卓平台的智能支付系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静脉识别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静脉识别与安卓平台的智能支付系统,通过在安卓智能手机上卡扣安装一种带有指静脉识别模块和掌静脉识别模块的薄板型静脉识别装置,静脉识别装置的侧面安装有弹性的L形扣件结构,通过位于静脉识别装置底部的第二接口模块与安卓智能手机底部的第一接口模块相连通进行数据连接,对安卓智能手机支付进行验证,解决了现有的安卓手机支付安全性低,现有的静脉识别设备与安卓手机相结合体积大,笨重,不便携带,使用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静脉识别与安卓平台的智能支付系统,包括通过卡扣结构卡接于安卓智能手机上的静脉识别装置,所述安卓智能手机内设置有与处理器相连的无线网络模块、继电器、电池模块、GPS模块,所述安卓智能手机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接口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扫码识别模块,所述无线网络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访问支付平台云服务器;
所述静脉识别装置为一薄板结构,所述静脉识别装置的一表面设置有指静脉识别区域和掌静脉识别区域,所述指静脉识别区域的表面设置有与手指指型相贴合的指套,所述指套的内底面设置有指静脉识别模块,位于所述指静脉识别区域上沿指套环绕设置有近红外光源光补偿模块;所述掌静脉识别区域上设置有与手掌掌形相贴合的掌静脉识别模块;
所述静脉识别装置的两相对侧面和底侧面分别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安装有夹紧扣结构,所述夹紧扣结构包括L形扣件,所述L形扣件的一端设置有一与盲孔间隙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套接有一张紧弹簧,所述张紧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盲孔的底面,所述张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L形扣件;所述L形扣件与安卓智能手机相接触的侧面设置有防滑橡胶条;所述静脉识别装置通过夹紧扣结构扣接于安卓智能手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静脉识别装置内设置有控制器和光源调节模块,所述静脉识别装置的侧面设置有一第二接口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光源调节模块、第二接口模块、近红外光源光补偿模块、指静脉识别模块、掌静脉识别模块电性相连;
所述第二接口模块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一接口模块和第二接口模块均采用USB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掌静脉识别区域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科奔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科奔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32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