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防撞海洋环境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36350.4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8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能;虢清伟;蔡楠;陈尧;易仲源;曾圣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B63B22/00;B63B4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郝志亮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漂浮 式防撞 海洋 环境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一种漂浮式防撞海洋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用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漂浮本体内的控制器和用以对监测位置处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的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监测器,所述监测器包括能够插入到水中用以对海水参数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数量一个或者多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漂浮本体周缘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漂浮本体的上侧圆周边缘的第一板体和设置在所述漂浮本体的下侧圆周边缘的第二板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多个滚筒,多个所述滚筒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向着远离漂浮本体的一侧露出。通过防撞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监测装置被撞坏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漂浮式防撞海洋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包括对水上部分的气象要素的监测和/或水下部分的水文以及水质要素的监测,通过对海洋环境要素的监测,能够掌握海域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以及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从而提出防治污染的技术与措施,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沿海经济的发展、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减少海洋环境灾害、提高沿海的海上防御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现有的海洋环境监测主要依靠漂浮在海上的浮标以及设置在浮标上的各类监测传感器进行,监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至站点后进行数据分析。虽然浮标上设置有用于提醒的灯,但是由于海洋监测装置的体积相对于来往航行的船只较小,容易被航行的船只碰撞而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海洋环境监测装置被碰撞而造成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漂浮式防撞海洋环境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漂浮式防撞海洋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用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漂浮本体内的控制器和用以对监测位置处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的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监测器,所述监测器包括能够插入到水中用以对海水参数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数量一个或者多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漂浮本体周缘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漂浮本体的上侧圆周边缘的第一板体和设置在所述漂浮本体的下侧圆周边缘的第二板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多个滚筒,多个所述滚筒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向着远离漂浮本体的一侧露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相同,均呈圆环状,两者同轴设置,所述滚筒的轴线上下设置,多个滚筒相对于漂浮本体的轴线在同一圆周上均匀设置。
优选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漂浮本体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板体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二板体上的第一凹槽一一对齐,每个滚筒对应一组上下对齐的第一凹槽,并且每个滚筒的转轴插入到对应的第一凹槽内并能沿着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
优选地,在每个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凹槽的靠近漂浮本体的一端的侧壁上,并且所述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优选地,在转轴插入到第一凹槽内的部分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套设有凸块,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凹槽,所述凸块能够卡到第二凹槽内并且能够沿着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滚筒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还包括通过支架支撑在漂浮本体的上方的用以起到指示作用的灯体,所述灯体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支架由四个支撑杆组成,四个支撑杆相对于漂浮本体的轴线等角度地设置,在相邻的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设置在漂浮本体内的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6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第一磁性连接器、第二磁性连接器及磁性连接器组合
- 下一篇:一种安全滑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