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全自动捆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37395.3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2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昌盛 |
主分类号: | B65B13/04 | 分类号: | B65B13/04;B65B13/28;B65B27/10;B65B5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4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全自动 捆扎 | ||
数控全自动捆扎机,是针对以金属丝为捆扎材料对钢管等条状物捆扎而设计的,由基板上安装开口齿圈和托架滚轮,齿圈外圈用小齿轮组驱动开口齿圈旋转,开口齿圈侧面安装夹具付,夹具付用固定的气缸驱动其开合,开口齿圈侧面安装送丝机构,开口齿圈下面安装金属丝拧紧机构,送丝机构相对的基板外侧,安装有可调节长度的计数托举机构,送丝机构前端设置内装硬质合金套管的刀座,拧丝机构旋转轴头安装切断刀片构成金属丝切断机构,由各旋转运动机构均有伺服电机驱动,由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运行,其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全自动捆扎机。
背景技术:
直径50mm以内的小口径钢管,连续生产中在跟踪锯定尺切断后,还需要按不同数量为一小捆进行捆扎。
传统的捆扎工作,都是由2名以上的工人跟随在跟踪锯后面,手工用铁丝作为捆扎材料把管材捆扎成小捆,由于小口径的管材生产每分钟在30根左右,速度很快,造成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制造商不得不采用高薪招聘,由于劳动强度大招聘这个工种的工人就很难,经常有管材制造商配不齐捆扎工人而整机组停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控全自动捆扎机,用于替代人力对管材的捆扎工作。
本发明的数控全自动捆扎机,是用数字化智能控制,使特制的机械结构自动运行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数控全自动捆扎机,有一块基板,以这块基板为基础,在其一侧上安装有一套环形运动的旋转机构,由于可以实现环形运转的方式很多,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列举了其中的一种“开口齿圈”旋转机构作为代表进行描述。
用于开口齿圈旋转机构的基板上设有一个开口型槽,在开口齿圈的内外圆与基板相对位置上,安装有托架滚轮轴承,开口齿圈的外侧面上安装了一组夹具,在与该夹具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了一个用于开、闭夹具的驱动气缸,开口齿圈外齿部与相对应的基板位置安装了一个由伺服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和一组随动齿轮,在开口齿圈前方中间位置的下面设置有一个拧丝机构支撑架,该支撑架上安装了一个拧丝机构总成,拧丝机构总成的上轴头,固定了一个旋转切断用的刀片,在开口齿圈侧面的基板上,通过导轨和滑块的连接安装有一个送丝机构,该送丝机构由伺服电机驱动,送丝机构与拧丝机构相对应的出丝口处设置了内部装有硬质合金套管的切断刀座,在送丝机构后面与基板的相对位置,安装了用于驱动送丝机构前进与后退的气缸,与送丝机构对应的基板的外面,安装了可调节长度的计数托举机构,该计数托举机构由一只气缸驱动。
本发明的数控全自动捆扎机,由数字化控制系统的程序指令控制实现全自动运行。
本发明的数控全自动捆扎机,其运行过程如下:
在待机状态下,开口齿圈的开口部位与基板的型槽口重叠,对应开口齿圈上安装的夹具驱动气缸在缩回位置,送丝机构的气缸在伸出位置,拧丝机构总成的轴头在最低位置,计数托举机构驱动气缸杆在缩回位置。
当计数托举机构的上面布满需要捆扎的管材数量时,驱动气缸杆伸出,管材被托起升高,当达到开口齿圈的开口高度位置时,管材自动滚落到开口齿圈的内部,开口齿圈由伺服电机驱动向送丝机构的出丝口移动使夹具接近出丝扣,夹具驱动气缸伸出打开夹具口,送丝机构启动出丝将捆扎用的铁丝头部送入夹具口内,夹具驱动气缸缩回使夹具在弹簧作用下闭合夹紧铁丝头部,开口齿圈向反方向旋转,同时送丝机构继续送丝,其驱动气缸同时开始缓慢缩回使送丝机构后退,当开口齿圈旋转到设定的圈数后停止在待机时的位置,送丝机构开始反方向旋转使铁丝与被捆扎的管材拉紧,在拉紧铁丝的同时驱动气缸杆伸出推动送丝机构前行到待机时的位置,拧丝机构总成的旋转轴在气缸的驱动下升高,使铁丝的交叉部位进入拧丝夹嘴内,拧丝夹嘴在内部活塞与挺杆的驱动下闭合夹紧铁丝,开口齿圈上的夹具驱动气缸再次伸出打开夹具口,拧丝机构轴旋转开始拧紧交叉的铁丝头部,直到设定的圈数为止,在拧丝轴旋转时,切断刀片与送丝机构的刀座内的硬质合金套管形成剪切力将铁丝切断,至此完成一个运行周期,所有部件回归待机位置等待下一次的运行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昌盛,未经张昌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7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海浪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PE管材连续挤出成型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