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插电缆及电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39291.6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缪爱民;戚振华;陈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36;H01B7/02;H01R31/06;H01R13/627;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接插电缆及电缆组件,该接插电缆包括:电缆本体,电缆本体包括:线芯、对线芯进行包覆的柔性绝缘层,接插电缆还包括:设置于电缆本体的端部的第一电性接插件、设置于电缆本体的尾部的第二电性接插件;第一电性接插件和第二电性接插件均与线芯电性连接,电缆的第一电性接插件用于与另一电缆的第二电性接插件进行接插;该接插电缆还包括:锁止组件,锁止组件用于将第一电性接插件与另一电缆的第二电性接插件进行插接,并相互锁止。同现有技术相比,使得两根电缆对接后,第一电性接插件和第二电性接插件之间不会分离,从而保证了两根电缆在插接后的牢固性,以进一步提高电缆在插接后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接插电缆及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电缆,作为一种用于传输电力的线缆,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并且在一些施工现场,由于往往需要用到一些重型的施工机械设备、比如工业车辆、压实机械、桩工机械等,而为了保证这些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往往需要额外从配电箱中拉电缆供这些设备进行工作。然而,发明人发现,由于这些电缆在使用时,往往会因配电箱与施工设备的距离问题导致线缆长度不足,因此目前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将电缆的端部外露线芯的方式,与另外一根电缆端部外露的线芯进行绞合,并采用绝缘胶带对裸露出的线芯进行包覆,实现两根电缆的对接。然而此种电缆的对接方式较为简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另一种方式是在电缆的端部设置接线端子与另一根电缆端部的接线端子进行对接,而此种方式,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得以极大的提高,但是电缆在对接的过程中,端子之间一般都是通过插接的形式,因此,两根电缆端子之间插接后的牢固度就直接影响了使用中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光电缆及自发光电缆系统,可实现电缆的自发光,以达到对路人和施工人员的警示作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插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线芯、对所述线芯进行包覆的柔性绝缘层,所述接插电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的端部的第一电性接插件、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尾部的第二电性接插件;所述第一电性接插件和所述第二电性接插件均与所述线芯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第一电性接插件用于与另一电缆的第二电性接插件进行接插;
所述接插电缆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性接插件与另一电缆的所述第二电性接插件进行插接,并相互锁止。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缆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接插电缆,且任意一根接插电缆的第一电性接插件均与其相邻的电缆的第二电性接插件接插,并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电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电性接插件和第二电性接插件,通过第一电性接插件可以另一根电缆的第二电性接插件插接,同时电缆还包括锁止组件,该锁止组件用于将第一电性接插件与另一电缆的第二电性接插件进行插接,并相互锁止,使得两根电缆对接后,第一电性接插件和第二电性接插件之间不会分离,从而保证了两根电缆在插接后的牢固性,以进一步提高电缆在插接后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第一电性接插件为带有端子的公头接头,所述第二电性接插件为带有端子孔的母头接头,所述公头接头的所述端子用于插入所述母头接头的所述端子孔内。
另外,所述公头接头包括:
第一绝缘外壳,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的端部,并与所述柔性绝缘层固定连接;
公头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所述公头本体沿所述电缆本体的轴线方向可滑动;所述公头本体有部分构成所述端子,另有部分构成为与所述端子同轴固定的金属滑座;
电性回弹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所述电性回弹组件分别与所述线芯和所述金属滑座连接,并将所述线芯与所述公头本体电性导通;
所述母头接头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9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