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0219.5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2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荆树春;白丽丽;张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3/04 | 分类号: | F21V23/04;H05B4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照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照明系统,包括门、门锁、门框、锁槽、触头、限位开关、锁舌、滑杆、弹簧、基座;门设置在门框的内侧,门锁安装在门上,锁槽设置在门框的内部,且锁槽与门锁配合布置,并且门锁通过锁舌与锁槽内的触头接触;限位开关布置在锁槽内的基座上;触头的一端与弹簧连接,触头的另一端与限位开关相邻布置;弹簧套装在滑杆的外部,滑杆及弹簧固定在基座上;限位开关布置在总干路上。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门锁装置控制照明的开关,人离开时会将门锁住,以此来判断室内无人,关闭照明。利用光敏开关自动控制照明的照度输出,当室内照度超过某值后,光敏开关关闭,进而关闭一个灯组,以此类推,充分利用自然光,实现节能减排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光学、电学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己经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公共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对于大型办公建筑,照明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20%~40%。因此,降低照明能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更是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人工照明光源为人类社会带来光明,是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但同时将部分电能转换为人们不需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热能。因此,通过多种光源的对比,衡量光源转换可见光的效率是有必要的。对于办公建筑,“人走灯亮”的“长明灯”现象屡见不鲜,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还间接增加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另外,在日照充足的房间内开启照明也是一种极度浪费。建筑照明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公开的相关专利申请文件主要有:
1)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光控照明电路及灯具,专利申请号为201310544529.5。此发明提出利用光控模块检测光线变化,输出控制信号,导通所述电子开关模块,控制所述照明模块进行照明。
2)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学院公开了一种设置在门锁上的灯控开关,专利申请号为201520466162.4。此实用新型提出通过锁舌控制门锁内开关的通断,但未提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节能照明系统,该系统可通过门锁装置控制照明的开关,并利用光敏开关自动控制照明的照度输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照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门、门锁、门框、锁槽、触头、限位开关、锁舌、滑杆、弹簧、基座和灯架;所述门设置在门框的内侧,所述门锁安装在门上,所述锁槽设置在门框的内部,且锁槽与门锁配合布置,并且门锁通过锁舌与锁槽内的触头接触;所述限位开关布置在锁槽内的基座上;所述触头的一端与弹簧连接,所述触头的另一端与限位开关相邻布置;所述弹簧套装在滑杆的外部,所述滑杆及弹簧固定在基座上;所述限位开关布置在总干路上,用于控制所有灯组的启闭,所述灯组安装在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灯组通过电线与光敏开关连接,所述光敏开关布置在各个灯组之间,控制灯组的启闭。所述灯组包括第一灯组、第二灯组、第三灯组、第四灯组、第五灯组和第六灯组,所述光敏开关包括一号光敏开关、二号光敏开关、三号光敏开关、四号光敏开关、五号光敏开关和六号光敏开关;所述一号光敏开关布置在第一灯组的支路上,用于控制第一灯组的启闭;所述二号光敏开关布置在第一灯组和第二灯组的干路上,用于控制第一灯组和第二灯组的启闭;所述三号光敏开关布置在第一灯组、第二灯组及第三灯组的干路上,用于控制第一灯组、第二灯组及第三灯组的启闭;所述四号光敏开关布置在第一灯组、第二灯组、第三灯组及第四灯组的干路上,用于控制第一灯组、第二灯组、第三灯组及第四灯组的启闭;所述五号光敏开关布置在第一灯组、第二灯组、第三灯组、第四灯组及第五灯组的干路上,用于控制第一灯组、第二灯组、第三灯组、第四灯组及第五灯组的启闭;所述六号光敏开关布置在总干路上。
进一步的,门锁包括上下两个锁舌,触头等部件设置在下方锁舌的位置,当下方锁舌插入锁槽时,才会触碰触头,使限位开关断开,从而关闭灯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02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发热电缆两极保护功能的新型地暖
- 下一篇:一种出风装置及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