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承压式柔性秸秆排水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1117.5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6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桂中;冯旭松;冯哲源;吉锋;邱成春;殷杰;宋苗苗;孙维宇;汤济舟;翁佳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B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尔东 |
地址: | 2240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承压式 柔性 秸秆 水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承压式柔性秸秆排水体,包括秸秆排水体本体,其包括内芯骨架,内芯骨架外部套设土工布;内芯骨架包括捆扎在一起的若干排水体内芯,每个排水体内芯包括基础排水体内芯,基础排水体内芯由秸秆绳a、秸秆绳b和秸秆绳c编织形成麻花辫状结构,在基础排水体内芯外壁缠设螺旋状秸秆绳d;基础排水体内芯之间形成内通道,秸秆绳d与基础排水体内芯交接处形成中通道,内芯骨架与土工布的空隙处形成外通道,水由土工布进入秸秆排水体本体,再由内通道排出;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在较大压力下排水体透水能力急速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承压式柔性秸秆排水体,属于节能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为农业大国,每年农村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秸秆,废弃秸秆常常被丢弃或焚烧,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为了解决由秸秆不当处置引发的环境破坏问题,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将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因此秸秆还田、秸秆制作保温墙、秸秆制作饲料等一系列资源化利用技术如雨后春笋迅速出现,在农田水利、盐渍土改良、疏浚泥处理等领域,不少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将秸秆作为排水体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农田排水、盐渍土改良等工程中;在上述工程应用中,秸秆排水体经常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工作,如采用秸秆排水体作为真空负压处理吹填淤泥时的排水体时,排水体需要承受真空负压(-100kPa)及周围的土压力,采用秸秆排水体埋入地下处理盐渍土时,排水体需要承受上部土的自重等;而对于采用棉花秸秆制作成的排水体,由于棉花秸秆材质硬,所以排水体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在受到较大的压力时,仍能具备较好的排水特性,但相对于棉花秸秆等硬质秸秆,稻秸秆、麦秸秆等材质较软,都属于柔性秸秆,柔性秸秆却是目前废气秸秆中占据比重较大的部分。
目前,一般将碎的柔性秸秆或未切碎的整柔性秸秆塞入透水土工布袋中制作成简单的秸秆排水体;如已公开的申请号为201210099067.6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排水体,已授权的专利号为ZL201510155437.7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固化吹填淤泥桩的成形方法,以及已授权的专利号为ZL201510346402.1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秸秆为排水体的流态泥防淤堵快速真空预压固结方法,当中涉及到的秸秆排水体均采用透水布袋简单包裹碎秸秆或长秸秆简单捆扎制作而成,试验显示,这种类型的排水体在一定的压力下,会被挤压密实,导致排水体内部孔隙减小严重,从而导致排水能力急速下降,具体的,在-100kPa作用下,以碎秸秆制作的排水体,透水能力仅在10-5-10-4cm/s,远不能满足上述各类排水工程需要;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秸秆排水体,可以避免在较大压力下透水能力急速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承压式柔性秸秆排水体,正是基于现有秸秆排水体在较大压力下挤密严重,透水能力较差的不足提出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承压式柔性秸秆排水体,包括秸秆排水体本体,其包括内芯骨架,内芯骨架外部套设土工布,在内芯骨架与土工布之间的空隙处形成外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内芯骨架包括捆扎在一起的若干排水体内芯,相邻排水体内芯之间形成内通道;每个排水体内芯包括基础排水体内芯,在基础排水体内芯外壁缠设螺旋状秸秆绳d,秸秆绳d与排水体内芯的交接处形成中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基础排水体内芯包括秸秆绳a、秸秆绳b和秸秆绳c,三者编织形成麻花辫状结构。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排水体内芯即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以及抗弯性能,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即使秸秆排水体本体竖向布设,依然不会出现较大弯折,发生显著的变形,从而避免排水性能的下降;
2、本实用新型的排水体内芯通过在基础排水体内芯外部缠绕秸秆绳,进一步保证在较大压力下,整个秸秆排水体不会发生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1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制造连续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渗效果的pe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