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贯穿式光导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2191.9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5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张宜勇;郑玉芳;徐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24 | 分类号: | F21S41/24;F21S43/235;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贯穿 式光导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均匀的点亮效果且装配稳定可靠的贯穿式光导的固定结构,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光导的凹槽,凹槽背面的支架上凸伸设置有用于与壳体卡接的卡扣,光导的上、下部设置有与光导本体一体成型的侧翼,光导外侧罩设有面罩,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凸起,凸起和面罩分置于侧翼的两侧并夹紧侧翼。上述方案中,支架的背面与壳体通过卡扣卡接,光导的上、下部通过设置侧翼,支架上的凸起和内面罩分别夹紧侧翼的两侧实施对光导的固定,光导在外观可视区域内无安装结构,保证了均匀的点亮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穿式光导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贯穿式造型元素悄然在汽车造型中流行起来,从开始的贯穿式亮条,到现在的贯穿式LED灯具。贯穿式在汽车造型风格中作为一个醒目的亮点来打造,这对汽车灯具的结构和外观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贯穿式灯具要求细长的外形,均匀的点亮效果,目前多用LED光导来实现这一造型特征,但受限于细长的造型特征,Z向空间狭窄,在有限的空间内要设置安装结构,既要有效固定,又要求外观效果。因为光导本身是透明件,使得其固定成为难题,光导及其支架上的任何固定结构都是可见的。市场上诸多类似的灯具都有结构外露的外观问题,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均匀的点亮效果且装配稳定可靠的贯穿式光导的固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贯穿式光导的固定结构,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光导的凹槽,凹槽背面的支架上凸伸设置有用于与壳体卡接的卡扣,光导的上、下部设置有与光导本体一体成型的侧翼,光导外侧罩设有面罩,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凸起,凸起和面罩分置于侧翼的两侧并夹紧侧翼。
上述方案中,支架的背面与壳体通过卡扣卡接,光导的上、下部通过设置侧翼,支架上的凸起和内面罩分别夹紧侧翼的两侧实施对光导的固定,光导在外观可视区域内无安装结构,保证了均匀的点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5为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贯穿式光导的固定结构,支架10上设有用于容纳光导20的凹槽11,凹槽11背面的支架10上凸伸设置有用于与壳体40卡接的卡扣12,光导20的上、下部设置有与光导10本体一体成型的侧翼11,即光导20的中间部分是圆形光导主体,上下两侧是2mm左右的薄片,光导20外侧罩设有内面罩30,凹槽11的槽口处设置有凸起13,凸起13和内面罩30分置于侧翼11的两侧并夹紧侧翼11。支架10的背面与壳体40通过卡扣12卡接,光导20的上、下部通过设置侧翼21,支架10上的凸起13和内面罩30分别夹紧侧翼21的两侧实施对光导20的固定,光导20在外观可视区域内无安装结构,保证了均匀的点亮效果。
为了保证对侧翼21的顶紧,所述的凸起13在凹槽11外置的槽沿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面罩30为透明材料制成以便透光,整体呈C型且开口与凹槽11正对布置,内面罩30的开口处设置有与侧翼11抵靠的台阶31,内面罩30的表面设置有花纹。因为光导20需要光齿有条纹的外观效果,因此在内面罩30的表面设置有花纹,在外观上代替光导20的光齿效果。
卡扣12设置在支架10内侧的下侧,且卡扣12在支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架10内侧的下侧还设置有卡角14,卡角14插入壳体40的胶沟内定位。X正向由支架10上伸出的卡角14插入壳体40的胶沟内定位,C负向有卡扣12插入壳体的卡槽内定位,这两处同时也可作为Y向定位。
进一步的,内面罩30的外部还罩设有双色面罩50,双色面罩50与壳体40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21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