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蕨菜加工浸泡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4652.6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4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正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2/06 | 分类号: | A23N12/06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闫红烨 |
地址: | 6531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蕨菜 加工 浸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蕨菜加工浸泡池,包括池体和支脚,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池体槽内底部设置有沥水板,沥水板与池体内侧的四壁相接触,所述沥水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凸出部,在凸出部上设置有凸出部插孔,所述池体的侧壁上方开设有池体插孔,所述凸出部插孔与池体插孔位于同一垂直面内,所述凸出部插孔与池体插孔通过销钉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池体底部设置有沥水板,浸泡完蕨菜后可通过拉手将沥水板向上拉起,并穿插销钉进行固定,支脚上设置有万向轮,便于将其推至阳光下晾晒,通过这样方便了对蕨菜的沥水和晾晒操作,从而不需要人们先一一捞取蕨菜再进行沥水晾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泡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蕨菜加工浸泡池。
背景技术
在平日里有一些人比较喜欢吃蕨菜,因为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但是新鲜的蕨菜是不可以直接吃的,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即浸泡。新鲜蕨菜不浸泡的话,一方面会有较重的苦味,另一方面通过浸泡可除去蕨菜的中一些有毒物质,如色素和农药等,而浸泡完蕨菜后还需要进行沥干、晾干等操作,现有的蕨菜浸泡池结构较为简单,仅仅只是一个槽体,不便于进行沥干、晾干等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蕨菜加工浸泡池,以期望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方便对蕨菜的沥水和晾晒。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蕨菜加工浸泡池,包括池体和支脚,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池体槽内底部设置有沥水板,沥水板与池体内侧的四壁相接触,所述沥水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凸出部,在凸出部上设置有凸出部插孔,所述池体的侧壁上方开设有池体插孔,所述凸出部插孔与池体插孔位于同一垂直面内,所述凸出部插孔与池体插孔通过销钉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脚底端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一侧壁下方开设有孔并在该孔上设置有滤网,在与滤网相对应的池体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沥水板包括框体和滤水网,滤水网设置与框体内侧,所述框体两侧中部设置有拉手,所述凸出部位于拉手两侧。
进一步的,靠近池体插孔处的池体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通过链绳与销钉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池体底部设置有沥水板,浸泡完蕨菜后可通过拉手将沥水板向上拉起,并穿插销钉进行固定,支脚上设置有万向轮,便于将其推至阳光下晾晒,通过这样方便了对蕨菜的沥水和晾晒操作,从而不需要人们先一一捞取蕨菜再进行沥水晾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沥水板俯视图。
图中,1-支脚、2-万向轮、3-池体、4-排水管、5-滤网、6-连接环、7-链绳、8-销钉、9-沥水板、91-框体、92-滤水网、10-拉手、11-凸出部、12-凸出部插孔、13-池体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4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湿联合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