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光基板及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5629.9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5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柯中乔;段周雄;刘建玮;李红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3;G09G3/36;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2153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光 显示 面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光基板及显示面板,感光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感光像素阵列,包括多个感光像素,每个感光像素包括光传感器晶体管和开关晶体管;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源极与开关晶体管的第一通路端相连,当第N‑1行的栅极线提供高电平的栅极电压至第N‑1行中的感光像素的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和第N行的感光像素的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栅极时,其他行的栅极线提供低电平的栅极电压至其他行中的感光像素的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和其他行中的感光像素的所述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漏极,其中,第N行中的感光像素被复位。根据本申请,可以简化电路以增加感光面积,并且在每行感光像素检测之前进行复位操作,提升指纹图像检测时的信噪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感光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全面屏的出现,移动智能手机的交互解锁方案中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逐步成为智能终端的标准配置,时下的指纹解锁方案已成为一种非常方便快捷的解锁解决方案。
而由于全面屏的开发设计,需要将指纹传感器件移除以提高屏占比,所以现有技术为将指纹感应功能整合内嵌至显示屏幕,使得整面屏幕都具有指纹感应识别的功能。伴随而来的问题是,随着智能终端的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指纹感应功能整合时所需要的电路需要占用一部分空间,从而需要缩减屏下感光像素的感光面积等,并且还会出现感光信号的信噪比降低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更加实用的感光基板及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光基板及显示面板,可以更好的简化感光电路以增加感光像素的感光面积,并且在每行感光像素检测之前进行复位操作,提升指纹图像识别时的信噪比,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光基板及显示面板,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感光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沿着行方向被布置,用于提供多级栅极驱动电压;感光像素阵列,包括多个感光像素,每个感光像素包括用于感测光的光传感器晶体管和开关晶体管;所述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通路端相连,其中,布置在第N行中的感光像素的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N-1行的栅极线相连,以接收第N-1级栅极电压,布置在第N行中的感光像素的所述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第 N行的栅极线;布置在第N行中的感光像素的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到第N行的栅极线,以接收第N行的栅极电压,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通路端连接感光数据线,以输出感光信号;当所述第N-1行的栅极线提供高电平的栅极电压至第N-1行中的感光像素的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和第N行的感光像素的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栅极时,其他行的栅极线提供低电平的栅极电压至其他行中的感光像素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控制端和其他行中的感光像素的所述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漏极,其中,所述第N行中的所述感光像素被复位。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感光像素排布在相邻的两条栅极线之间,每条栅极线连接到布置在相同行中的所述感光像素。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感光基板还包括:栅极驱动器,将高电平不重叠的多个栅极电压分别提供给所述多条栅极线;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沿着列方向布置的多条感光数据线,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通路端连接对应列的感光数据线,所述感光数据线用于从所述感光像素接收所述感光信号。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感光基板还包括:虚拟栅极线,所述虚拟栅极线设置在所述感光像素阵列中的第一行之前,所述感光像素阵列中的第一行中的所述感光像素的所述光传感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虚拟栅极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光传感器晶体管为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所述开关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5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光路双成像的镜头系统
- 下一篇:室内环境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