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缝制固定的医用T型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7639.6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3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杜生旺;谢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5/02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权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99 | 代理人: | 何文豪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缝制 固定 医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于缝制固定的医用T型管,T型引流管由长臂管和短臂管一体形成,所示长臂管上还套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长臂管和短臂管采用均橡皮管,所述固定套也采用橡皮套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全稳定性好,采用本实用新型T型引流管现对于传统固定方式更容易操作,方便医生手术中缝制和固定,固定稳定,有效解决扎线松动或T型管松动脱离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于缝制固定的医用T型管,属于引流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手术后常需留置T型引流管,T型引流管出腹壁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进一步的固定还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上,由于T型引流管留置时间需要6周以上腹壁的扎线容易松动和脱离,严重的扎线容易割伤皮肤,进而失去固定的管道。
医生通过缝线方式固定T型引流管时操作困难,T型引流管多为橡胶材料,缝制过程需要围绕T型引流管几圈后缝制到皮肤上并结合胶带固定,而橡胶材料表面光滑并且容易反弹,使得缝制的扎线位置移动,缝制固定太紧容易约束T型引流管,无法有效的引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T型引流管无法顺利的缝制到皮肤上,T型管脱离等问题,提出一种便于缝制固定的医用T型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便于缝制固定的医用T型管,T型引流管由长臂管和短臂管一体形成,所示长臂管上还套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长臂管和短臂管采用均橡皮管,所述固定套也采用橡皮套管。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与长臂管一体形成或固定套套接于长臂管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的两侧设有贯穿的通孔,用于穿入缝制扎线。
优选地,所述固定通孔替换为端耳。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的长度为1cm-2cm,其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全稳定性好,采用本实用新型T型引流管现对于传统固定方式更容易操作,方便医生手术中缝制和固定,固定稳定,有效解决扎线松动或T型管松动脱离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引流通畅,引流期间不会因为牵拉导致患者疼痛,固定通孔或端耳能有效穿入扎线后缝制到皮肤上固定,固定套能够保护长臂管,减少局部的压力防止扎线挤压,保证引流管引流通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剖面结构图。
图3是端耳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长臂管,2、短臂管,3、固定套,4、通孔,5、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便于缝制固定的医用T型管,T型引流管由长臂管1和短臂管2一体形成,所示长臂管上还套有固定套3,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固定通孔4,所述长臂管和短臂管采用均橡皮管,所述固定套也采用橡皮套管。所述固定套与长臂管一体形成或固定套套接于长臂管上。所述固定套的两侧设有贯穿的通孔,用于穿入缝制扎线。所述固定通孔替换为端耳5。所述固定套的长度为1cm-2cm,其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7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试剂制备用结晶析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涂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