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配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8360.X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6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少波;王伟;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旭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56;H02B1/54;H02B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配电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配电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通风槽,且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抽风管道,所述抽风管道的顶端固定套接在鼓风机的中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配电系统,所述配电系统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螺纹套接有螺钉。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板两侧的螺钉、固定板底部的减震柱和减震弹簧,使固定板上方的配电系统的震动的到了缓解,避免了配电箱长时间震动导致内部的配件出现松动或者脱落现象,保证了设备正常的工作性能,从而提升了配电箱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配电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按照电器要求将开关装置、仪表仪器、保护电器和辅助装置安装在金属电箱或电柜的内部,构成配电箱,配电箱运行时可凭借手动或者自动对电路进行控制,各种仪表仪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进而实现对参数进行调整和警报等操作。
现有自动化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配电箱在运行或者移动过程中都会产生震动现象,长时间会导致配电箱内部的配件出现松动或者脱落现象,降低了配电箱的使用寿命,导致设备的工作性能下降,另一方面配电箱使用过层中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现有配电箱的散热装置大多只安装在设备的顶端或者局部位置,散热效率低,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化配电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配电箱,具备使用寿命长和散热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配电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通风槽,且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抽风管道,所述抽风管道的顶端固定套接在鼓风机的中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配电系统,所述配电系统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螺纹套接有螺钉,所述螺钉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位于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另一个推动板,另一个所述推动板位于另一个固定槽的内部,另一个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有另一个减震弹簧,另一个所述固定槽位于固定底座的内部,所述固定底座底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双层结构,且通风槽为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
优选的,所述通风口的形状为漏斗状,且通风口等距分布在壳体内侧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鼓风机通过抽风管道与通风槽贯通连接,且鼓风机的右侧设有排气口。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口字状,且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均为开口状态。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等距分布在固定板的上部,且配电系统通过进风口与外界贯通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板两侧的螺钉、固定板底部的减震柱和减震弹簧,使固定板上方的配电系统的震动的到了缓解,避免了配电箱长时间震动导致内部的配件出现松动或者脱落现象,保证了设备正常的工作性能,从而提升了配电箱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配电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通风口、通风槽和鼓风机,使配电箱内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通风口和通风槽被鼓风机排出,保证了配电箱内部始终处于合理温度,避免了设备在高温下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保证了设备正常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了设备的散热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旭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旭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83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