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血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51820.4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4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水;李慧;周洪锐;魏华英;李昀地;刘钟泉;张粲;李轩;马佳奇;赵娜;肖福磊;杨成志;李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1/40;B01D6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戴文仪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全血过滤装置,包括层析装置、储存挤压装置、下盖和上盖,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储存挤压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卡槽底部的外筒和滑动设于所述外筒内侧的内筒,所述内筒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筛网,所述层析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检测初始端和检测终端,自所述检测初始端至检测终端依次边缘叠加放置有滤血垫一、滤血垫二、隔离膜和血浆吸收垫。本实用新型可以较快的吸收大量或微量的血浆,适用范围广,分离效率高,避免了反复操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对于某些需要及时检测的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样品分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全血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主要是基于体液(血液、尿液、唾液)的诊断,血液检查的样本主要分为全血、血清和血浆。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多用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定。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多用于凝血、免疫等方面的测定。
传统的血浆分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含有抗凝剂的全血静置,依靠红细胞的重力作用,进行沉降分离得到上清液血浆,此方法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分离得到血浆。另一种是将含有抗凝剂的全血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为血浆,此方法需要借用离心机才能实现,离心机需要安装在水平的固定场地不能便携使用,离心力可能对红细胞造成损害导致溶血现象。
申请号为CN201710196864.9的中国专利中,通过红细胞单克隆抗体和EDTA抗凝剂与红细胞反应进行分离血浆,以玻璃纤维为血浆吸收材料,玻璃纤维自身需要吸收血浆,饱和后吸收血浆的能力有限,当安装孔聚集一部分血浆后,取出血浆放在储存槽内,继续等待聚集后再取,导致操作繁琐,血浆分离时间长,且分离效率低,不利于提取,不能满足及时检测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全血过滤装置,实现微量全血快速分离血浆的吸收与储存,减少血浆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高效储存与提取血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全血过滤装置,包括层析装置、储存挤压装置、下盖和上盖,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储存挤压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卡槽底部的外筒和滑动设于所述外筒内侧的内筒,所述外筒为下部开设有缺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内筒的顶部开口,底部设有筛网,所述层析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检测初始端和检测终端,自所述检测初始端至检测终端依次边缘叠加放置有滤血垫一、滤血垫二、隔离膜和血浆吸收垫,所述血浆吸收垫位于最上层,所述底板的检测终端穿过所述缺口使得所述血浆吸收垫位于外筒的内侧,所述上盖上开设有加样孔和安装孔,所述上盖设于下盖上,所述储存挤压装置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加样孔正对所述滤血垫一。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卡扣,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顶部设有可打开和闭合的密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筛网的筛孔面积为0.6mm2-1.5mm2。
进一步的,所述血浆吸收垫为纤维素海绵垫。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膜为非对称结构的亲水聚醚砜树脂膜,所述亲水聚醚砜树脂膜的孔径为0.03μm-10μm。
进一步的,所述滤血垫二为混合纤维,所述滤血垫二包被有红细胞单克隆抗体。
进一步的,所述滤血垫一为玻璃纤维,所述滤血垫一包被有红细胞单克隆抗体。
进一步的,所述滤血垫一、滤血垫二、隔离膜和血浆吸收垫分别与底板粘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滤血垫一与滤血垫二之间,所述滤血垫二与隔离膜之间,所述隔离膜与血浆吸收垫之间均粘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1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模组的背光结构
- 下一篇:可配置化协议转换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