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56780.2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邓真;兰天鹰;廉由之;艾有利;商海滨;陈蓓;李国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真;兰天鹰;廉由之;艾有利;商海滨;陈蓓;李国中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朱芳 |
地址: | 2019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龙 灸姜泥柱 成型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所述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包括盖板和矩形盒体,所述矩形盒体的顶部设有可供盖板进入的开口,所述盖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盖板放置于所述矩形盒体内,所述矩形盒体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矩形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艾槽模型柱,所述矩形盒体的两个短边框的内表面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卡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的姜泥柱尺寸统一且姜泥柱中的姜汁含量恒定,制作效率高,适用于体型、部位、治疗目的不同的患者,为临床使用火龙灸提供了安全、高效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
背景技术
火龙灸,亦称“长蛇灸”、“辅灸”、“督灸”等,是在人体大椎穴至腰俞穴的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上进行的一种大面积隔物灸。因施灸时烟雾形如长龙而被称为“火龙灸”。因其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等作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颈、肩、腰、腿、关节等慢性筋骨病损,尤其是擅长于治疗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疼痛。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患者大椎至腰阳关之间涂抹一层特殊制作的火龙灸膏,然后再铺设一定厚度的姜泥形成一条贯通督脉的姜柱,再在姜柱上放置艾绒或艾条,逐个点燃,进行灸法。连续治疗后把姜泥和艾灰去除,用温热毛巾将治疗部位擦拭干净。
目前临床在制作姜泥柱时存在以下几个不足:1.徒手堆砌姜泥柱的长短、宽窄、高度不一;2.手动堆砌姜泥柱含姜汁量不一,牢固程度不一;3.艾绒或艾条放置不合理,易滑动;以上不足容易导致姜泥柱在治疗过程中坍塌,造成患者烫伤等事故;姜泥柱过高、过长、过宽造成姜泥的浪费,姜泥过窄、过低造成烫伤,疗效不佳,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姜泥柱中含姜汁过多,造成治疗中姜汁四处流淌,同时影响灸法效果;患者在治疗时轻微调整姿势导致艾绒艾条滑落造成烫伤等,使用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以解决现有的姜泥柱制作技术存在姜泥柱尺寸和质量不统一,姜泥柱中姜汁含量不固定以及艾绒或艾条容易滑落而造成烫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所述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包括盖板和矩形盒体,所述矩形盒体的顶部设有可供盖板进入的开口,所述盖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盖板放置于所述矩形盒体内,所述矩形盒体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矩形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艾槽模型柱,所述矩形盒体的两个短边框的内表面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艾槽模型柱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盒体的两个长边框的下边沿设置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内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盒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均为光滑面。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沿矩形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通过使用容积固定的矩形盒体盛装姜泥,既保证制作出的姜泥柱长度、宽窄、厚薄一致、以及姜汁含量恒定,又保证每次制作的姜泥柱稳定牢固,从而保证临床疗效。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通过矩形盒体底板的上表面设置艾槽模型柱,可使制作的姜泥柱形成艾槽,以用于放置市面上普通的艾条,亦可放置足量的艾绒,有效避免患者轻微移动艾绒或艾条滑落导致烫伤的问题,安全性更高。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龙灸姜泥柱成型器通过在矩形盒体的两个短边框的内表面设置多个卡槽,使一个成型器可制作多种规格的姜泥柱,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制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真;兰天鹰;廉由之;艾有利;商海滨;陈蓓;李国中,未经邓真;兰天鹰;廉由之;艾有利;商海滨;陈蓓;李国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6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止水的建筑工地用止水带
- 下一篇:一种隔音风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