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耳机发声单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59159.1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0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松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523777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耳机 发声 单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型耳机发声单体,包括:外壳体、环形磁铁、T形导磁体、环形华司、罩体、振膜及音圈,外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引线沟槽、承载座及第二开口,环形磁铁具有位置对应第二开口的空心部,环形华司设置于承载座及环形磁铁之间,T形导磁体包括平板部及凸伸部,凸伸部连接于平板部且容置于空心部中,平板部具有连通空心部的通气孔,罩体具有音孔且包覆承载座,振膜夹设于承载座及罩体之间,音圈通过环形华司。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可为4.5毫米以下,突破传统动圈式耳机的扬声器的制程极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单体,更特别的是涉及一种供迷你耳机用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
背景技术
3C电子产品近年来逐渐往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因此用于3C领域的耳机产品也需配合缩小体积,特别是现今的耳道式耳机,若要进一步实现迷你化,就需先将耳机内部的发声单体微型化才有机会,然而发声单体微型化,会导致发声单体的组装更加困难,因此,除非改良公知发声单体的结构设计,否则将不易实现发声单体的微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公知耳机发声单体的种种问题,提出一种微型耳机发声单体。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型耳机发声单体,其包含:外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引线沟槽及承载座,该承载座开设有第二开口;环形磁铁,设置于该承载座且位于该外壳体内,该环形磁铁具有位置对应该第二开口的空心部;环形华司,设置于该承载座及该环形磁铁之间;T形导磁体,设置于该外壳体内,该T形导磁体包括平板部及凸伸部,该平板部设置于该环形磁铁,该凸伸部连接于该平板部且容置于该空心部中,该平板部具有连通该空心部的通气孔;以及罩体、振膜及音圈,该罩体具有音孔且包覆该承载座,该振膜夹设于该承载座及该罩体之间,该音圈通过该环形华司;其中,该微型耳机发声单体的直径为4毫米以下。
可选地,上述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中,更包含电连接构件,设置于该平板部且背对于该凸伸部。
可选地,上述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中,其中该电连接构件呈U形且围绕部分该通气孔。
可选地,上述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中,其中该音圈的两根引线通过该第一引线沟槽电连接至该电连接构件。
可选地,上述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中,其中该音圈连接于该振膜且通过该第二开口设置于该环形磁铁的空心部。
可选地,上述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中,其中该罩体具有位置对应该第一引线沟槽的第二引线沟槽,该引线通过该第二引线沟槽。
可选地,上述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中,其中该微型耳机发声单体的直径为4.0毫米以下。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相较于先前技术,其直径可缩小至4.5毫米以下,突破传统动圈式耳机的扬声器的制程极限。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说明与所附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的外观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的外观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耳机发声单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不具引线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微型耳机发声单体
1 外壳体
11 第一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9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色小条的敷设模板
- 下一篇:一种防雷防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