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菌消炎型创伤敷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64311.5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5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L15/40;A61L15/44;A61L1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消炎 创伤 敷料 | ||
一种抗菌消炎型创伤敷料,包括敷料垫,敷料垫包括防水膜、封边条、海绵储液层、导液层、缓释网、贴肤层;防水膜下层为海绵储液层,海绵储液层下层为导液层,导液层下层为缓释网,缓释网下层为贴肤层;敷料垫周边固定封边条,封边条防水,能够防止液体药液从敷料垫周边渗出;防水膜顶面固定连通输液组件,输液组件包括输液管和胶塞,输液管与防水膜密封连接,并伸入防水膜下侧,用于向海绵储液层注入药液,胶塞用于避免药液回流;敷料垫的周边底端固定胶贴边,用于将敷料垫贴覆在皮肤上。该敷料能够有效改善创口恢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创口敷料,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创口愈合的抗菌消炎型创伤敷料。
背景技术
医用敷料作为创面覆盖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替代受损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可以避免或控制伤口的感染,为创面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近年来,随着“湿润伤口愈合”理论的提出及生物材料技术的革新,对伤口愈合过程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也推动了对医用敷料的伸入研究。
医用敷料根据其材料的不同分为传统敷料、生物敷料、人工合成敷料和生长因子敷料等。这些医用敷料均是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保持创面的相对封闭和湿性环境,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在于:创造创面低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有利于坏死组织和毒素的清除;强化生长因子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避免新生上皮组织和敷料粘连,减轻患者痛苦。
目前医用敷料的研究方向:通过改性或复合的方法,改善现有材料的不足,增强其作为敷料的性能。在材料上负载各种药物和生长因子,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同时达到伤口愈合及治疗作用。从患者角度考虑,尽量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带来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有助于创口恢复,且能够缓释药物的抗菌消炎型创伤敷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敷料垫,敷料垫包括防水膜、封边条、海绵储液层、导液层、缓释网、贴肤层;
防水膜下层为海绵储液层,海绵储液层下层为导液层,导液层下层为缓释网,缓释网下层为贴肤层;
敷料垫周边固定封边条,封边条防水,能够防止液体药液从敷料垫周边渗出;
防水膜顶面固定连通输液组件,输液组件包括输液管和胶塞,输液管与防水膜密封连接,并伸入防水膜下侧,用于向海绵储液层注入药液,胶塞用于避免药液回流;
敷料垫的周边底端固定胶贴边,用于将敷料垫贴覆在皮肤上。
优选的,海绵储液层的内孔孔径为3-5mm。
优选的,所述导液层是竹纤维网或生物玻璃纤维网,孔径为0.5-1mm。
优选的,所述导液层是薄海绵层,厚度为0.5-1.5mm。
优选的,缓释网的孔径为0.3-0.6mm。
进一步的,封边条底端固定水平的底边条,底边条成网状或有通孔,底边条的外边沿与封边条上部或顶边之间张拉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与封边条和底边条的外边沿密封固定,底边条的外边沿与胶贴边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药液为马黄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的将药液缓释到创口处,避免药液淤积,并保证有效释放,改善创口恢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俯视图。
图中,敷料垫10、防水膜11、封边条12、底边条13、防水透气膜14、胶贴边15、海绵储液层16、导液层17、缓释网18、贴肤层19、输液管组件20、输液管201、胶塞2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43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材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更换产品可追溯性标识的模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