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65523.5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0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登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01713 上海市青浦区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镇 生活 垃圾处理 系统 | ||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房,解决了现有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房在垃圾运输进垃圾站房时,还需要人工将垃圾桶运送到站房内,再倾倒到相应的处理设备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利于进行使用的问题,其包括站房本体,所述站房本体的一侧嵌入安装有门体,站房本体顶部的两墙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部安装有运输机构,安装孔的底部固定有辅助块,辅助块的一侧开设有倾斜面;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垃圾站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光线不好时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站房,具体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房。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存量垃圾已经超过80亿吨,占地80多万亩;占地量以每年约4.8%的速度在增加。垃圾围城,给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处理。
为了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垃圾处理站房,如申请号为201510999034.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房即为一种城镇垃圾的处理方式,但现有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房在垃圾运输进垃圾站房时,还需要人工将垃圾桶运送到站房内,再倾倒到相应的处理设备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利于进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房在垃圾运输进垃圾站房时,还需要人工将垃圾桶运送到站房内,再倾倒到相应的处理设备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利于进行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站房本体、门体、安装孔、运输机构、辅助块和倾斜面,所述站房本体的一侧嵌入安装有门体,站房本体顶部的两墙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部安装有运输机构,安装孔的底部固定有辅助块,辅助块的一侧开设有倾斜面;
所述运输机构包括横梁、照明灯、内腔、丝杆、轴承、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伺服电机、移动块、丝孔、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连接板和放置板,横梁固定在安装孔内,横梁底部的边缘处安装有照明灯,横梁的中部开设有内腔,内腔的中部插接有丝杆,丝杆与横梁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丝杆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丝杆的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丝杆、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均套接有移动块,移动块上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丝孔,移动块上对应第一导向柱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移动块上对应第二导向柱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导向孔,移动块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端设置有放置板。
优选的,所述横梁位于站房本体内部的顶端焊接有与之垂直的辅助固定梁。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的控制开关安装在站房本体内,并通过导线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涂有润滑脂。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和放置板均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表面镀有防腐漆层。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与横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生活垃圾桶通过底部的前端的滑轮由倾斜面移动到连接板底端的放置板上,放置好垃圾桶好,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移动块上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移动块在丝杆上向内侧移动,移动块向内移动带动连接板和放置板上的生活垃圾桶向内移动,在移动到站房本体内后,倾倒到相应的处理设备内即可,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设置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的配合下,使得移动块移动的稳定性更好,同时在光线不好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照明灯工作,对横梁的下方进行照明,便于光线不好时的操作,有利于使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垃圾站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光线不好时的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登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登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5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