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可调控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67577.5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7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林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G7/075;A61H9/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调控 脚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可调控脚架,包括控制器和一对左右对称的调控脚架,所述调控脚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央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前端设有导轨电机,所述导轨后端设有铰接槽,所述底板上表面边线处设有折叠槽,所述导轨上设有导轨滑块,所述导轨滑块上设有电机推杆,所述电机推杆顶端连接有前端支架的一端,所述前端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有后端支架,所述后端支架的另一端设有铰接头,所述铰接头和底板上的铰接槽进行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下肢动脉硬化等患者进行腿部复健,既方便,又节省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可调控脚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针对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术后恢复包括静脉曲张患者、骨科患者等的术后复健,一般针对下肢的术后复健包括腿部的伸展,关节的弯曲,包括肌肉部分的按摩和压力的增缩等等。但是一般这种患有此类病症的患者身体年龄都比较大,诸如下床的行走锻炼是相当困难的,包括有些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治疗时间长,身体素质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对每位病人投入相当程度的人力物力,如对病人配备多名护理人员帮助其下床复健,进行肌肉按摩,效果还是难以保证,且依旧相当不方便。而对于此类问题,现有技术上,此类患者是缺乏相对应的复健器械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可调控脚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可调控脚架,包括控制器和一对左右对称的调控脚架,所述调控脚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央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前端设有导轨电机,所述导轨后端设有铰接槽,所述底板上表面边线处设有折叠槽,所述导轨上设有导轨滑块,所述导轨滑块上设有电机推杆,所述电机推杆顶端连接有前端支架的一端,所述前端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有后端支架,所述后端支架的另一端设有铰接头,所述铰接头和底板上的铰接槽进行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一对左右对称的调控脚架之间通过一对折叠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架为一中心对称的旋翼形,所述折叠架中间设有中转副,所述一对折叠架之间通过中转副铰接,所述折叠架两端均设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和折叠槽配合连接,所述一对折叠架组成X形。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支架和后端支架上均设有束带,所述束带上均通过粘扣彼此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束带内部设有压力气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电机推杆和电机和导轨之间的运动,可以调整前端支架和后端支架的角度和运动,带动腿部的运动,帮助病人进行复健运动,该过程角度和运动可通过控制器调整,智能安全且方便;
2、通过束带和束带内部设置的压力气囊可给腿部肌肉和血管施加压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理疗,方便简单,作用有效,且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3、整体结构可以搬到床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晰,节省了大量的护理人员的时间和人工,方便临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调控脚架正面外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和导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对调控脚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端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性型的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7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夹持的胶囊内镜
- 下一篇:一种膝关节穿刺负压抽取积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