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刀刃拆线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1567677.8 申请日: 2019-09-20
公开(公告)号: CN211484727U 公开(公告)日: 2020-09-15
发明(设计)人: 李梓轩;曹宇翔;陆媛;朱敏洁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主分类号: A61B17/04 分类号: A61B17/04
代理公司: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代理人: 叶凤
地址: 20009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内置 刀刃 拆线
【说明书】: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刀刃拆线器,其包括:拆线器本体,拆线器本体设置为椭圆形结构,其上端开口并内设环形刀刃,以在垂直切口方向割断线结;环形刀刃的两端侧均为圆弧结构,以避免刺伤或划破切口处的皮肤;拆线器本体的外表面中下部设有防滑结构,以避免滑落;相对于直接与外界接触或结构复杂的刀刃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刀刃拆线器不直接与外界接触,相对封闭,充分保护了患者和医护人员,可以防止医源性的二次伤害;另外,此内置刀刃的设计保留了拆线需要的切割功能,以此切割线结和痂皮,从而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不被刺伤或划伤;不仅适用于患者忽然咳嗽导致的肢体抖动与刀口的碰撞,而且也适用于患者不配合或肢体震颤的手术后拆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刀刃拆线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外科手术后需要对缝合的切口进行拆线,实际上,为了防止伤口开裂,外科医生所打的结都是很紧的,且线结会紧贴皮肤,用镊子把线结提起来很困难,大多只能提起1-2mm。目前拆线都会用非常锋利的手术刀片来进行拆线操作,而用刀片拆线很多时候其实也看不到用镊子提线后暴露的线结根部,都是靠感觉一点点用刀片尖来磨,把线磨断。此时手术刀片的刀尖,距离患者的皮肤非常接近,也只有1-2mm,如果患者一动,就很容易刺伤患者;在不可控因素下,比如患者咳嗽时导致肢体颤动,仍有可能使患者受伤。另外,如图1a、1b 所示,使用剪刀拆线也不方便,剪刀太大不利于操作,而且最重要的是,剪刀的料片刀太厚,很难深入提起的线结底部,除此之外,有时还用单片刀,也会存在刺伤患者的风险。

对于一些伤口愈合缓慢及伤口容易感染的患者而言,一款安全的拆线器无疑是很重要的。

比如:1.糖尿病。患者表皮中负责免疫应答的朗格汉斯细胞功能受损,容易形成伤口;其他吞噬细胞功能障碍,致使患者罹患感染性疾病或伤口感染率增加;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也易于并发周同神经病和血管性疾病,导致血液供应障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使巨噬细胞功能受损,创面炎症反应弱,直接导致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伤口,而且伤口难以愈合。 2.贫血。因为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周围组织缺氧而影响伤口的愈合。3.尿毒症。患者伤口不易愈合,其主要机制可能在于全身性营养不良、伤口低血容量和伤口氧供量不足。4.恶性肿瘤。伤口难以愈合的原因有:肿瘤组织的快速生长、坏死组织易于感染、营养平衡破坏(负氮平衡)以及治疗时药物(化疗及放疗) 的影响。5.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病所致的凝血异常,DIC患者)。6.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表现和后果,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7.营养状况差。营养状况的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伤口的愈合。例如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生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同时影响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免疫力,组织修复比较缓慢,伤口不易愈合。其实很多患者都不能接受哪怕多一道小小的伤口,所以防止在拆线过程中受伤非常重要。因此,上述拆线动作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要求很高,需要一个安全性极好的拆线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刀刃拆线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内置刀刃拆线器,其包括:拆线器本体,拆线器本体设置为椭圆形结构,拆线前按压拆线处的皮肤,有利于暴露线结,并与患者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拆线器本体1的上端开口,内侧设有环形刀刃,以在垂直切口方向割断线结;环形刀刃的两端侧均为圆弧结构,以避免刺伤或划破切口处的皮肤;拆线器本体的外表面中下部设有防滑结构,以避免滑落。

优选地,环形刀刃的圆弧结构设计为钝性且外套有保护壳。

优选地,拆线器本体的结构为中间粗大,两端窄小;拆线器本体的短轴的半径为8.5mm,拆线器本体的长轴的半径为20.73mm,拆线器本体上端开口的宽度为3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未经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76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