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70244.8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2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嘉;黄强;刘明远;刘楠;崔亚平;张伟民;王硕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14 | 分类号: | A61G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荣颖佳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电动推杆(11)、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和支撑板(14);电动推杆(11)的第一端和支撑板(14)的第一边缘连接;第一边缘为直线且完整的边缘;第一支撑杆(12)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板(14)的第二边缘,第二支撑杆(13)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板(14)的第三边缘;其中,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为曲线边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使得用户的前胸与支撑板(14)接触得到支撑板(14)的支撑,便于护理人员将用户进行移动,减小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该支撑板(14)与用户的前胸的接触面积较大,避免了用户上身被抬起和放下时局部受力的不适感,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辅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患病的用户(例如下肢功能衰退、腿部受伤)、或者年纪较大的用户(无法自主移动)、下肢残疾的用户等,在护理人员帮助其进行移动(脱离床体)时,往往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护理人员才能完成,并且全程的移动均需要护理人员辅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便于护理人员将用户进行移动,减小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支撑结构的支撑板与用户的前胸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用户的前胸所受压强较小,避免了用户上身被抬起和放下时局部受力的不适感,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其中,包括电动推杆(11)、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和支撑板(14);
所述电动推杆(11)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撑板(14)的第一边缘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为直线且完整的边缘;
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板(14)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支撑杆(1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板(14)的第三边缘;其中,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为曲线边缘。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板(14)的第四边缘存在凹陷弧形。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板(14)的板面为弧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圆柱横梁(15);
所述电动推杆(11)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圆柱横梁(15)的中间位置;
所述支撑板(14)的第一边缘固定在所述圆柱横梁(15)的弧面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一杠杆(16)和第二杠杆(17);
所述第一杠杆(16)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圆柱横梁(15)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杠杆(17)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圆柱横梁(15)的第二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杠杆(16)、所述第二杠杆(17)均与所述支撑板(14)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杠杆(16)、所述第二杠杆(17)的形状均与所述支撑板(14)的板面相吻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2)铰接在所述第一杠杆(16)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3)铰接在所述第二杠杆(17)的中间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一把手(18)和第二把手(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0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菌肥加工用预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适老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