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71357.X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1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肖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欣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07;F24F6/12;F24F13/20;F24F11/84;F24F110/20;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节能 通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箱、固定座和通风座,所述通风箱的两端皆均匀安装有固定座,同一端的两个固定座之间均安装有固定螺栓,且通风箱内部的中央安装有通风座,所述通风座的一侧通过固定卡块可拆卸安装有挡尘罩,且隔板一侧通风座内部的中央安装有双向电机,双向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隔板的另一侧并安装有扇叶,所述通风箱远离挡尘罩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皆均匀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通风箱、固定座和通风座,通风箱的两端固定座之间均安装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座和固定螺栓将通风箱固定在建筑所需通风的墙体上,便于装置的固定安装,便于装置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是建筑建造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有的减震通风蒸煮大多通过风机转动进行抽风,来增加空气流动,长时间通风会使用大量的能耗,能源消耗较大,而且现有的通风装置无法增加装置的空气中的湿度,易因空气过于干燥降低建筑内部人们的舒适度,同时现有的通风装置无法根据环境质量和环境湿度进行抽风,通风效果差,长时间通风会使得灰尘粘附在风机上,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通风装置无法增加装置的空气中的湿度,易因空气过于干燥降低建筑内部人们的舒适度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箱、固定座和通风座,所述通风箱的两端皆均匀安装有固定座,同一端的两个固定座之间均安装有固定螺栓,且通风箱内部的中央安装有通风座,所述通风座的一侧通过固定卡块可拆卸安装有挡尘罩,通风座内部的中央安装有隔板,隔板一侧通风座内部一端分别安装有蓄电池和单片机,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连接,且隔板一侧通风座内部的中央安装有双向电机,双向电机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连接,双向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隔板的另一侧并安装有扇叶,所述双向电机两侧通风座的内部均设有通风气道,隔板一侧通风座内部的另一端安装有水箱,水箱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水箱内底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挡尘罩和扇叶之间通风座的一侧安装有加湿环,加湿环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水箱的内部并与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挡尘罩两端的通风箱上分别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通风箱远离挡尘罩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板,水箱下方通风箱内部的两端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均与固定板的底部铰接固定,且固定板的中央均匀设有气槽,气槽内部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均安装有挡尘网,所述气槽两侧的固定板上皆均匀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且固定板远离通风座一侧的顶部安装有雨水传感器,雨水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的顶部安装有滤板,且集水槽一侧的固定板内部安装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的一端与第二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湿环靠近挡尘罩的一侧均匀安装有雾化喷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均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互配合的固定孔,通风箱通过固定座和固定螺栓构成固定拆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通风座的一侧设有与固定卡块相互配合的固定槽,挡尘罩与通风座之间通过固定卡块构成固定拆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通风气道和气槽呈同一水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欣,未经王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1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