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极片纵向毛刺测试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73765.9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5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军;宋岩;张国华;李兴;牛卫强;周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G01N21/9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闫有幸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纵向 毛刺 测试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极片纵向毛刺测试夹具,包括支撑板及圆形转盘,支撑板一侧设置与支撑板垂直连接的转轴,圆形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轴上,圆形转盘与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圆形转盘具有供极片贴合于其上的外缘,所述外缘上设置有极片端部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夹具采用转盘转动的方式,在固定好金相显微镜焦距后,通过转动转盘即可连续测量贴合于转盘外缘的极片,整个夹具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纵向毛刺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电池极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毛刺,在电芯卷绕过程中,毛刺的出现会导致电芯隔膜被刺穿,导致电池出现内部短路,出现电芯报废或自放电大,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导电性、并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测试极片毛刺普遍采用金相显微镜,但测试纵向毛刺时难度比较大,没有较好的夹具进行测试,但纵向毛刺对隔膜破坏程度又是最大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毛刺测试夹具,适用于电池极片纵向毛刺的测试。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极片纵向毛刺测试夹具,包括支撑板及圆形转盘,支撑板一侧设置与支撑板垂直连接的转轴,圆形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轴上,圆形转盘与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圆形转盘具有供极片贴合于其上的外缘,所述外缘上设置有极片端部固定机构。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转盘至少于所述外缘设置有镀铬层。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盘通过滚珠轴承设置于所述转轴上。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转盘上设置有贯穿盘面的若干均匀分布的开孔。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底座。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极片端部固定机构为双面胶贴。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转盘的外缘上开设有一段弧形浅槽,所述双面胶贴贴设于所述弧形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夹具采用转盘转动的方式,在固定好金相显微镜焦距后,通过转动转盘即可连续测量贴合于转盘外缘的极片;2.转盘至少于所述外缘设置有镀铬层,保证极片测量过程中不对极片粘连;3.转盘外缘某处设置双面胶位置(即弧形浅槽),可使极片更加容易固定,方便测漏毛刺;4.采用本夹具进行检测时,单人即可操作,减少人员测量操作的动作浪费,使测量过程更加连贯、方便、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毛刺测试夹具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毛刺测试夹具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毛刺测试夹具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中可能定义的上、下、左、右、前、后、纵向、横向等方位,旨在结合附图和文字描述确定相对的位置关系,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所涉及产品在生产、使用、销售等过程中实际方位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刺测试夹具包括支撑板10及圆形转盘20,支撑板10纵向设置,且下部设置一个底座11,支撑板10的一侧设置与支撑板垂直连接的转轴30(见图2),圆形转盘20通过滚珠轴承40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轴30上,圆形转盘20与支撑板30平行间隔设置。
圆形转盘20具有供极片贴合于其上的外缘21,而且外缘上设置有极片端部固定机构。具体地,极片端部固定机构为双面胶贴,圆形转盘的外缘上开设有一段弧形浅槽211,双面胶贴贴设于弧形浅槽2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37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带光纤接入设备辅助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化成测试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