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催化消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78483.8 | 申请日: | 201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8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卫;李逸敏;侯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汉市鑫合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839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活 污水处理 催化 消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催化消毒装置,包括预处理缸、第一消毒缸、第二消毒缸和总排水管,预处理缸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预处理缸内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和活性炭;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第一消毒缸相连,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第二消毒缸进水端相连;第一消毒缸和第二消毒缸通过回流管相连;第一消毒缸出水端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二消毒缸出水端设有第三出水管,所总排水管通过三通管分别与第二出水管出水端和第三出水管出水端相连;第一消毒缸和第二消毒缸上均安装有紫外灯和臭氧发生器;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进水管、第三出水管上和回流管上均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消毒装置臭氧利用率高,杀毒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催化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处理大多往废水中通入氯气或者臭氧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其中臭氧消毒相对氯气消毒来说不易对废水产生二次污染而更被广泛采用。
目前使用臭氧消毒时,大多采用往废水中直接通入臭氧,臭氧在废水内与细菌微生物的接触不够充分,臭氧利用率相对低下,同时对微生物的灭活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先利用超声波将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击碎灭活预处理,再对臭氧循环利用和对废水进行循环消毒的高效催化消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催化消毒装置,包括预处理缸、第一消毒缸、第二消毒缸和总排水管,所述预处理缸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预处理缸内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和活性炭;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第一消毒缸进水端相连,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第二消毒缸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消毒缸和第二消毒缸之间通过回流管相连;第一消毒缸出水端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二消毒缸出水端设有第三出水管,所总排水管通过三通管分别与第二出水管出水端和第三出水管出水端相连;所述第一消毒缸和所述第二消毒缸上均安装有紫外灯和臭氧发生器。
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所述第三进水管上设有第四阀门。
所述第三出水管上设有第五阀门。
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预处理缸上设有缸盖,缸盖与预处理缸铰接以方便更换更换活性炭。
所述第一消毒缸和所述第二消毒缸均为圆筒状封闭缸体,缸体内安装有玻璃管,所述紫外灯安装于玻璃管内。
所述活性炭安装于所述预处理缸内的臭氧发生器上方使得臭氧发生器产生的气泡带动上浮的细微颗粒能附着在活性炭之上。
所述第一消毒缸和所述第二消毒缸内壁上均涂覆有臭氧催化物涂层。
所述臭氧催化物涂层为氧化铝涂层或二氧化钛涂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消毒缸内壁和所述第二消毒缸内壁均为褶皱结构以增大臭氧催化物涂层的涂覆面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入废水时,先用超声波空化现象将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击碎灭活预处理,同时利用活性炭吸附上浮的颗粒杂质实现对废水的预处理;再通过若干管道和两组消毒缸对废水进行高效循环消毒处理,臭氧利用率高,废水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毒缸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汉市鑫合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汉市鑫合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8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