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废料焚烧及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84256.6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1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岳福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顺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10 | 分类号: | F23G7/10;F23G5/46;F23G5/50;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030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废料 焚烧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回收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秸秆废料焚烧及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外部加热筒,所述外部加热筒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热气循环筒。该秸秆废料焚烧及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减速电机和第一皮带轮以及第二皮带轮以及转动搅拌杆的配合使得秸秆废料在进行燃烧时将燃烧的灰烬进行粉碎进而快速进行漏料,通过过滤箱和中间保温管以及热气循环筒和外部加热筒可以将焚烧产生的热量对水进而加热进而对热量进行回收且不会产生污染,通过电动伸缩杆以及压板的配合可以将焚烧产生的灰烬进行压紧进而保证后期运输比较简单而且便于运输到田地里进而施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废料焚烧及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但主要途径有三方面:余热的直接利用、余热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余热的直接利用预热空气,它是利用高温烟道排气,通过高温换热器来对进入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空气进行加热,由于进入炉膛的空气温度提高,使燃烧效率提高,从而节约燃料,废弃的能源,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
现在有很多秸秆直接在田地里直接进行焚烧,这样虽然可以直接对土地进行钾肥进行施肥,这样会直接产生较大的污染,而且会对田地造成伤害,焚烧产生的热量无法被利用,而且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需要一种对秸秆进行有效焚烧利用的装置对秸秆进行余热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废料焚烧及余热回收装置,具备可以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可以对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避免产生污染的优点,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废料焚烧及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外部加热筒,所述外部加热筒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热气循环筒,所述焚烧炉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送料箱,所述送料箱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送料箱并延伸至送料箱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旋送料叶片,所述送料箱的顶部固定联通有进料口,所述送料箱的出料口与焚烧炉顶部的入料口相连通,所述送料箱内腔的顶部位于焚烧炉入料口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焚烧炉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磁加热管,所述焚烧炉内腔的底部位于电磁加热管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热板,所述支架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焚烧炉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转动搅拌杆,所述转动搅拌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焚烧炉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筒,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缩箱,所述压缩箱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密封门板,所述支架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延伸至压缩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缩箱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中间保温管,所述中间保温管的另一端与热气循环筒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所述热气循环筒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烟气处理装置。
优选的,所述热气循环筒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供气风机,所述供气风机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焚烧炉的顶部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热气循环筒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箱的正面位于显示屏的下方活动安装有温度调节旋钮。
优选的,所述外部加热筒的侧面固定连通有供水管和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与温度传感器以及温度调节旋钮以及电磁加热管之间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筒的底部与压缩箱的顶部固定连通。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顺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顺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42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