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87471.1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0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青;孙建波;严晓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单极 模块 | ||
1.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包括一对彼此对面对设置的并且相互配合的模块壳体(1)、触头组件(2)、灭弧装置(3)和转子(4);在该模块壳体(1)内设置有灭弧室腔(11)和转子容纳腔(12),该转子容纳腔(12)与所述灭弧室腔(11)之间构成有分隔板(13);触头组件(2)包括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灭弧装置(3)和静触头(22)设置在灭弧室腔(11)内,转子(4)转动设置在转子容纳腔(12)内,动触头(21)设置在转子(4)上,分隔板(13)上开设有开槽(131),动触头(21)从开槽(131)中探入到灭弧室腔(11)中与静触头(22)配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1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21)处于打开位置的部位且面向灭弧室腔(1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爬电距离从而增强所述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之间的绝缘强度的凹坑(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坑(132)内构成有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台阶(1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1321)有复数个并且沿着所述隔板(13)的高度方向呈阶梯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触头(21)包括动导杆(211)以及动触点(212),所述动触点(212)有两个,该两个动触点(212)是以所述转子(4)的转子旋转中心为对称点设置于所述动导杆(211)的两端的;所述的静触头(22)包括静导杆(221)以及静触点(222),所述的静触点(222)有两个,该两个静触点(222)同样是以所述转子(4)的转子旋转中心为对称点设置于所述灭弧室腔(11)内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132)有两个,该两个凹坑(132)以所述转子(4)的转子旋转中心为中心点对称设置于所述的分隔板(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模块壳体(1)中的位于前方的一个单极模块壳体上以间隔状态埋设有壳体螺母(14a),而在后方的一个单极模块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壳体螺母(14a)的位置设置有壳体固定螺钉(14b),该壳体固定螺钉(14b)与壳体螺母(14a)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模块壳体(1)中的位于后方的一个单极模块壳体的所述灭弧室腔(11)内构成有引弧片(15);所述的灭弧装置(3)包括灭弧栅片组(31),在所述灭弧栅片组(31)上设置有栅片腿绝缘套(3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模块壳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转子容纳腔(12)的腔底壁的中央位置各开设有一转子枢转轴头支承孔(16),在所述转子(4)的前后侧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转子枢转支承轴头(41),转子枢转支承轴头(41)转动地支承在转子枢转轴头支承孔(16)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容纳腔(12)内开设有供操作机构通过转轴驱动所述转子(4)转动的转轴驱动旋转槽(1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单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枢转支承轴头(41)上套置有滑片(411),该滑片(411)与所述转子(4)接触并且由转子(4)连同滑片(411)设置在所述转子容纳腔(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74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