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载体油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93275.5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6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翔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孙奇 |
地址: | 11003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载体 余热 回收 利用 供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热载体油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壳体一侧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加热电阻,所述顶板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固定粘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四周与腔体内壁相抵接,所述腔体下端连通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位于第二腔体内,所述弯管另一端连通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省资源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载体油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油作为热载体进行热量传输输送时,通过对介质油进行加热,从而进行供热供暖,但是现有的供热装置,没有对加热供暖后的油进行余热回收,造成了热量的流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对余热进行回收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热载体油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热载体油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壳体一侧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壳体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加热电阻,所述壳体上端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固定粘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四周与腔体内壁相抵接,所述腔体下端连通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位于第二腔体内,所述弯管另一端连通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进油管与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顶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四周与第二腔体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均为液压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包括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上表面固定粘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移动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载体油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伸缩杆、移动板、密封垫、弯管的设计,便于对油中的热量进行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同时对加热载体油进行循环,对油进行循环重复使用,避免了油的浪费,节省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载体油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载体油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腔体1、壳体2、移动板3、密封垫4、加热电阻5、支撑环6、进油管7、第一单向阀8、出油管9、第一伸缩杆10、通孔11、弯管12、第二单向阀13、推动板14、第二伸缩杆15、顶板16、保温层17、耐高温层18、第二腔体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翔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翔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93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噪涂料涂层
- 下一篇:一种低纬密织物卷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