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型钢撑杆式柱托换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95494.7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1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能伟;吴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撑杆 式柱托换 节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钢撑杆式柱托换节点,包括上Γ型钢(2)、下L型钢(3)和型钢撑杆(1),所述上Γ型钢(2)设置在混凝土柱顶部两侧并固定在水平框架梁上,所述下L型钢(3)设置在混凝土柱底部两侧,所述上Γ型钢(2)和下L型钢(3)与混凝土柱之间预留型钢撑杆(1)的安装空间,所述两块上Γ型钢(2)之间和两块下L型钢(3)之间分别通过安装螺杆(8)相固定,所述型钢撑杆(1)设置在混凝土柱的四角,所述型钢撑杆(1)中部沿移位方向设置有张拉缀板(5),所述张拉缀板(5)两侧设置有张拉螺杆(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适用不同的托换荷载,且在托换的同时完成对原混凝土柱的加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换节点,尤其是涉及一种型钢撑杆式柱托换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伴随着对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的不断改变,从而催生出建筑物顶升、移位、加固等工程需求。结构托换是建筑物顶升、移位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技术,托换节点的受力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顶升、移位的成功与否。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托换节点是双梁式托换,其是在柱四周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托换节点,从而实现结构的托换。该托换节点构造简单、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大量使用。但该托换节点同时存在以下缺点:(1)双梁式托换承载力有限,时常需要在柱中植筋,对原柱产生结构损伤;(2)双梁式托换需要浇筑大量混凝土,现场湿作业工程量大,容易产生噪音污染;(3)双梁式托换完成后需进行托换节点切割,产生建筑垃圾;(4)双梁式托换无法实现对柱的加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型钢撑杆式柱托换节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型钢撑杆式柱托换节点,包括上Γ型钢、下L型钢和型钢撑杆,所述上Γ型钢设置在混凝土柱顶部两侧并固定在水平框架梁上,所述下L型钢设置在混凝土柱底部两侧,所述上Γ型钢和下L型钢与混凝土柱之间预留型钢撑杆的安装空间,所述两块上Γ型钢之间和两块下L型钢之间分别通过安装螺杆相固定,所述型钢撑杆设置在混凝土柱的四角,所述型钢撑杆中部沿移位方向设置有张拉缀板,所述张拉缀板两侧设置有张拉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上Γ型钢和下L型钢之间设置有钢管,从而将托换节点反力传递至上部结构,所述钢管截面为圆形或矩形,为保证钢管的整体稳定性,其长细比不大于120,所述钢管的直径或边长不小于100mm,所述钢管的壁厚不小于6mm。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型钢撑杆之间设置有缀板,在平行于移位方向上的为第一缀板,在垂直于移位方向的为第二缀板。为保证型钢撑杆在张拉前的整体刚度,在张拉螺杆前,在平行于建筑移位方向焊接第一缀板;为保证托换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张拉螺杆后,在垂直于建筑移位方向焊接第二缀板。
更进一步的,为保证第一缀板、第二缀板与型钢撑杆的整体连接性能,第一缀板、第二缀板应与型钢撑杆采用三面围焊焊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缀板和第二缀板的尺寸不小于80mm*6mm,从而保证托换节点的整体刚度和混凝土柱加固后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型钢撑杆为角钢,尺寸不小于L75*5mm,以实现对混凝土柱的有效加固,所述型钢撑杆的中部开V型剖口,以便在构件安装时,型钢撑杆能够弯曲,从而插入上Γ型钢和下L型钢与柱的预留空隙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Γ型钢包括与水平框架梁锚固的上受压钢板,以及与型钢撑杆相固定的上传力钢板,所述上受压钢板的宽度不小于200mm,防止柱顶混凝土梁在钢管作用下发生局部受压破坏,所述上受压钢板的厚度不小于16mm,用以保证上Γ型钢的刚度,所述上传力钢板的厚度不小于16mm,用以保证上Γ型钢的刚度,所述上Γ型钢内凹角处开设有V型剖口,以便安装型钢撑杆。
更进一步的,上传力钢板两端开设螺栓孔,螺栓规格不小于M16,用以保证型钢撑杆、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954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罐车支腿大称
- 下一篇:一种螺杆串联的抗拉压仿古木结构刚接连接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