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95966.9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5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宏;潘明宏;马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53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下式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呈阵列结构排列的多个发光光源,各所述发光光源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设置于所述发光光源出光侧的量子点薄膜,还包括穿反膜;所述穿反膜位于所述发光光源与所述量子点薄膜之间,以使所述发光光源发出的到达穿反膜的光线中一部分直接透过所述穿反膜出射,另一部分经所述穿反膜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在所述发光光源背离所述穿反膜的一侧反射后再次入射到所述穿反膜上,以实现在不影响背光模组光学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OD值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进入到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其中,显示模组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线来正常显示影像。
目前,显示装置的厚度成为考核液晶显示装置优劣的重要指标。减小显示装置厚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但是就现有的背光模组,尤其是直下式背光模组而言,其OD(Optical Distance,混光距离)值一般都比较大。这里,OD值是指沿光线传输方向,发光光源出光面距与其距离最近的光学膜片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光源、设置于发光光源出光侧的量子点薄膜。发光光源发出的光以光束的形式传播。该光束略带发散状,照射到量子点薄膜上,并在量子点薄膜上形成光斑。只有当OD值足够大,各发光光源发出的光在量子点薄膜的入光面上形成的光斑才能融合,并覆盖整个量子点薄膜。若OD值太小,发光光源发出的光会在量子点薄膜的入光面上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光斑,无法融合,更无法覆盖整个量子点薄膜。显然,这会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因此,如何降低背光模组的OD值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实现在不影响背光模组光学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OD值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
电路板;
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呈阵列结构排列的多个发光光源,各所述发光光源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设置于所述发光光源出光侧的量子点薄膜;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反膜;
所述穿反膜位于所述发光光源与所述量子点薄膜之间,以使所述发光光源发出的到达穿反膜的光线中一部分直接透过所述穿反膜出射,另一部分经所述穿反膜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在所述发光光源背离所述穿反膜的一侧反射后再次入射到所述穿反膜上。
进一步地,所述穿反膜为半反半透膜。
进一步地,所述半反半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基板和反射膜;
所述反射膜位于所述透明基板和所述量子点薄膜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穿反膜为全反射膜。
进一步地,所述全反射膜为双层膜结构,包括第一层膜和第二层膜;所述第一层膜位于所述第二层膜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层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层膜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穿反膜的表面;
所述反射层上设置有多个镂空区域,所述发光光源位于所述镂空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穿反膜为全反射膜;
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穿反膜的一侧的表面分散有多个反射颗粒。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95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投递柜的射频信号屏蔽柜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轴承座加工用打磨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