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焊接作业的防护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98532.4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2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和先;潘志钢;陈勇;罗勇;张文强;唐均;蓝辉;钟嘉;叶青松;何海;刘兴福;金星;柯玉彪;毛勇军;王林;彭容容;孙田友;古洪彬;王磊;吕品一;周小飞;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6 | 分类号: | A61F9/0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有毒气体 环境 焊接 作业 防护 面罩 | ||
一种用于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焊接作业的防护面罩,包括空气呼吸器面罩,所述空气呼吸器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在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视窗,所述视窗上设有能够自动变光的滤光装置,所述滤光装置能够防止工作人员的眼睛受到光辐射损害,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能够阻隔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膜,所述防护膜能够减少红外线和紫外线对工作人员面部皮肤的伤害。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护面罩同时设有滤光装置和防护膜,工作人员只需佩戴一个所述防护面罩即可,无需同时佩戴空气呼吸器面罩和焊工防护面罩,克服了由于正压式空气呼吸面罩与焊工防护面罩之间有一定的间距,焊接质量不高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焊接时的观察难度,提高了焊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面罩,特别是一种用于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焊接作业的防护面罩。
背景技术
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作业时,为防止有毒气体进入工作人员体内,工作人员需佩戴空气呼吸器面罩,空气呼吸器面罩与瓶装式压缩空气相连接,为工作人员提供空气进行呼吸,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进行焊接作业时,会产生电焊弧光,电焊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紫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强烈的红外线会对人体造成高温伤害,强烈的紫外线会对皮肤、眼睛造成伤害,为防止电焊弧光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业时工作人员需佩戴焊工防护面罩。
然而,当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进行焊接作业时,为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人员需同时佩戴空气呼吸器面罩和焊工防护面罩,具体操作是:工作人员先佩戴好空气呼吸器面罩,然后在空气呼吸器面罩外佩戴焊工防护面罩。但是这两种面罩的尺寸和形状并不适配,由于空气呼吸器面罩上有一个凸起的呼吸器,而焊工防护面罩并没有这个结构,因此使用时工作人员的眼睛难以与焊工防护面罩上的观察窗对应,且由于正压式空气呼吸面罩与焊工防护面罩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外部光线穿过两层介质后,由于光的折射使光路改变,人眼看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实际所在的位置有一定偏差,容易造成焊接质量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进行焊接作业时,工作人员需同时佩戴空气呼吸器面罩和焊工防护面罩,但两种面罩不适配,导致使用时工作人员的眼睛难以与焊工防护面罩上的观察窗对应,且由于正压式空气呼吸面罩与焊工防护面罩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外部光线穿过两层介质后,由于光的折射使光路改变,人眼看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实际所在的位置有一定偏差,容易造成焊接质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焊接作业的防护面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焊接作业的防护面罩,包括空气呼吸器面罩,所述空气呼吸器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在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视窗,所述视窗上设有能够自动变光的滤光装置,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能够阻隔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焊接作业的防护面罩,由于所述视窗上设有滤光装置,且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能够阻隔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膜,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焊接作业时,工作人员只需佩戴一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护面罩即可,无需同时佩戴空气呼吸器面罩和焊工防护面罩,克服了由于正压式空气呼吸面罩与焊工防护面罩之间有一定的间距,焊接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含有毒气体的环境中焊接作业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护面罩,工作人员佩戴比较方便,能够降低焊接时的观察难度,提高焊接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滤光装置为自动变光焊接滤光镜,所述自动变光焊接滤光镜包括第一镜框、设于所述第一镜框上的液晶片、设于所述第一镜框外侧的弧光传感器、驱动电路、以及电源装置,所述液晶片、所述弧光传感器、所述电源装置均与所述驱动电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98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凸轮轴组件、发动机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快装转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