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轮发电机上下导轴承轴瓦抱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0620.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7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宏;韦汉良;邓绍东;罗贵竸;覃华;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1/06 | 分类号: | F03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谭连香 |
地址: | 530029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轮发电机 上下 轴承 轴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轮发电机上下导轴承轴瓦抱瓦装置,属于抱瓦装置技术领域。所述水轮发电机上下导轴承轴瓦抱瓦装置包括框架、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框架包括两个夹持部及均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夹持于轴瓦支撑上,且所述夹持部和连接部均与轴瓦支撑的表面贴合;两个所述夹持部上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孔,所述锁紧螺母设于所述螺栓上且与所述夹持部远离螺栓头部的一侧相抵。本实用新型可使得轴瓦能够紧贴大轴,抱瓦效果理想,可均匀控制力度,消除了工具掉入油槽的风险,同时解决楔子板经常松动,造成盘车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抱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轮发电机上下导轴承轴瓦抱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轮发电机的检修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轴瓦间隙测量及轴线检查工作。轴瓦是水轮发电机组中比较精密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机组的径向力和限制机组的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实际工作中,抱瓦是没有专门的装置的。我们常用的方法一般就是用楔子板。比如在轴瓦瓦背支柱与机架瓦支柱中间装上楔子板,敲打楔子板使轴瓦与轴领贴紧。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会给接触面留下伤痕;可能会损伤轴瓦瓦背支柱;操作不当还易使楔子板掉入油槽,敲打时铜屑也会掉入油槽内。
每次检修盘车检查机组轴线及测量瓦间隙时,都需抱瓦,限制大轴摆度,按照原来的抱瓦工艺,盘车时机组转动后,因楔子板无固定装置,也可能是两块楔子板楔的力度不均匀,楔子板经常松动,造成盘车数据不准确。且轴瓦与油槽的要求相对很高,传统的用楔子板抱瓦在敲打时容易使楔子板掉落至油槽以及敲打时铜屑也易飞到油槽内。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在进行抱瓦工作时,一定要非常的小心,因此工作效率较低。而且这种方法也会给接触面留下伤痕,也可能会损伤轴瓦瓦背支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轮发电机上下导轴承轴瓦抱瓦装置,该装置可使得轴瓦能够紧贴大轴,抱瓦效果理想,可均匀控制力度,消除了工具掉入油槽的风险,同时解决楔子板经常松动,造成盘车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轮发电机上下导轴承轴瓦抱瓦装置,包括框架、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框架包括两个夹持部及均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夹持于一轴瓦支撑上,且所述夹持部和连接部均与轴瓦支撑的表面贴合;两个所述夹持部上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孔,所述锁紧螺母设于所述螺栓上且与所述夹持部远离螺栓头部的一侧相抵。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持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的高度为13-15厘米,两个所述夹持部所形成的开口宽度为6.3-6.5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两个夹持部一体成型,且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和连接部均为矩形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合水轮发电机机组实际情况制作,通过将框架固定作用与轴瓦支撑上,再利用穿过框架的螺栓及设于螺栓上与螺栓配合的锁紧螺母,使螺栓的力作用在轴瓦的瓦背上,再通过框架与轴瓦支撑的反作用力将瓦推向轴领,使得轴瓦能够紧贴大轴,最终实现良好的抱瓦效果。
(2)采用本实用新型抱瓦时,可均匀控制力度,消除了工具掉入油槽的风险,同时解决楔子板经常松动,造成盘车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抱瓦效果理想,不会出现传统工艺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重复工作。且其制作过程简单,安装容易方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水轮发电机上下导轴承轴瓦抱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0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取石碎石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