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直升机救援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1677.5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5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波;罗伍周;王秉玺;王聪;钟磊;赵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9/01 | 分类号: | B63C9/0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世燕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直升机 救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直升机救援篮,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编织网柔性连接,在由上框架、下框架及编织网组成的内腔中设置有真空垫;在上框架矩形框的两个侧边各铰接一个吊架,两个吊架通过连接销铰接;在上框架矩形框四边的中间位置分别铰接一个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底边与下框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模块化设计,维护方便。有效提高了救援篮各模块的互换性与通用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维护方便。2.可折叠结构,实用性强。以编织网和活动支架所连接的可折叠救援篮,具有功能完善、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实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航空装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直升机救援篮。
背景技术
直升机救援是把直升机应用于应急救援,能更快速到达水、陆路不可通达的作业现场,实施搜索救援、物资运送、空中指挥等工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应急救援。救援篮作为一种直升机应急救援专用设备,具备转运伤员和重要物质等功能,其主要用于在绞车救援过程中一次救起一名或两名幸存者。
常用一体式框架结构救援篮的质量较重、存储空间较大,增加了直升机救援总装备的重量,减少了机舱可用的空间,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直升机救援篮,旨在解决现有直升机救援篮的质量较重,存储空间较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的直升机救援篮,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编织网柔性连接,在由上框架、下框架及编织网组成的内腔中设置有真空垫;在上框架矩形框的两个侧边各铰接一个吊架,两个吊架通过连接销铰接;在上框架矩形框四边的中间位置分别铰接一个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底边与下框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吊架整体呈V型,在V型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横梁,在横梁上安装有漂浮器。
更进一步地,在V型底端设置有吊钩孔和销孔,用于安装连接销;在V型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圆管,用于与上框架矩形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呈三角形,在三角形顶端设置有圆管,用于与上框架矩形框铰接。
更进一步地,在下框架四边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卡环,用于卡扣活动支架的底边。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网由纵向和横向编织带组成,每根纵向编织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环固定在上、下框架上;纵向和横向编织带的连接处通过缝制固定。
进一步地,在下框架中间设置有多根纵向和横向分布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垫的长宽高分别为1200mm、720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架的矩形框、下框架、吊架、连接销和活动支架均采用高强度低密度合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模块化设计,维护方便。该救援篮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上框架、下框架、编织网和真空垫等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开发,有效提高了救援篮各模块的互换性与通用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维护方便。
2.可折叠结构,实用性强。该装置摒弃了传统的一体式框架的结构形式,以编织网和活动支架所连接的可折叠救援篮,具有功能完善、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可折叠的直升机救援篮打开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未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16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回转窑窑头与密封罩的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三维坐标垂直传递定向标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