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囊膜剪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1879.X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3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杰;万修华;李莎莎;王进达;张景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式囊膜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囊膜剪,包括两个铰接的剪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剪刀本体的工作端各铰接有一个弧形的刀片,两个所述两个刀片的刀刃相对布置,所述刀片转动的平面与所述剪刀本体运动的平面互相垂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切口宽度有限的前提下,保证在剪切前房内与切口相对位置的囊膜时边缘是一个顺滑的弧形,更有利于后续的植入手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囊膜剪。
背景技术
白内障手术中医生在剪囊膜或机化膜时,一般是将囊膜剪从切口伸入沿着瞳孔的边缘将囊膜剪开。因为瞳孔呈圆形,在剪接近切口两侧的位置时医生可以通过调整囊膜剪的角度剪成贴合瞳孔边缘的弧形;但是在剪内侧与切口正对的位置时,因为切口的宽度有限,囊膜剪调整的角度有限,导致切口对侧没办法剪出与瞳孔边缘贴合的弧形,因此现有的手术过程中剪除的囊膜边缘大多呈不均匀的锯齿状,不利于后续的手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囊膜剪,具体方案如下:
包括两个铰接的剪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剪刀本体的工作端各铰接有一个弧形的刀片,两个所述两个刀片的刀刃相对布置,所述刀片转动的平面与所述剪刀本体运动的平面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剪刀本体的工作端向外弯折一段距离形成两根平行的杆体,所述刀片设于所述两根杆体之间;所述两根杆体的末端设有相对的轴套,所述刀片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轴套配合的旋转轴,所述刀片通过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轴套与所述杆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上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还铰接有操作杆。
进一步地,所述剪刀本体内成型有轴向的空腔,所述操作杆通过所述空腔伸出所述剪刀本体,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刀片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所述操作杆和所述刀片均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上设有卡位,所述剪刀本体的持握端还设有与所述卡位配合且带有复位功能的卡爪,所述操作杆上设有与所述卡位对应的刻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旋转式囊膜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切口宽度有限的前提下,保证在剪切前房内与切口相对位置的囊膜时边缘是一个顺滑的弧形,更有利于后续的植入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刀片与杆体连接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I(图1中A处的右视方向),
图3为刀片与杆体连接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I I,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剪刀本体,101、杆体,102、轴套,103、卡爪,2、刀片,201、旋转轴,3、操作杆,301、卡位,4、空腔,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膜瓣取材器,包括两个铰接的剪刀本体1,两个剪刀本体1的工作端各铰接有一个弧形的刀片2,两个两个刀片2的刀刃相对布置,刀片2转动的平面与剪刀本体1运动的平面互相垂直。
剪刀本体1的工作端向外弯折一段距离形成两根平行的杆体101,刀片2设于两根杆体101之间;两根杆体101的末端设有相对的轴套102,刀片2的一侧连接有与轴套102配合的旋转轴201,刀片2通过旋转轴201和轴套102与杆体10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18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