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防盗RFID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5017.4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3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胜;王荆茜;刘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新胜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刘静怡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停车 收费 系统 防盗 rfid 电子标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标签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防盗RFID电子标签,标签内含一个天线线圈,一双芯片,两个开路的导线组,天线线圈感应无线射频辨识读取器所传送的具有第一信息的第一电波信号,以形成具有第一信息的第一信号电流,并将该第一信号电流传送给芯片,由芯片依据设置于芯片内的内存数据响应具有第二信息的第二信号电流给天线线圈,并由天线线圈根据第二信号电流以形成第二电波信号且回传第二电波信号给无线射频辨识读取器。本实用新型,在标签内埋设两组芯片通过复合按钮开关调整,避免被不法分子以符合的RFID读写器读取标签内储存的用户真实数据。避免了用户靠近出口时,自动栏杆抬起被其他车辆抢过通道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标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防盗RFID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和半自动收费方式已不能满足收费公路、收费场地等(如高速路上、停车场地)通行车辆对收费管理系统的需求。原始的收费方式严重制约收费公路、收费场地等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1)收费设施及收费技术落后,停车收费造成收费站交通拥堵。(2)在收费站停车次数增多,汽车耗油增加,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增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不少地方高速公路、停车场地等开始建设电子(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leefronie Toll Collection,ETC),通过对车载电子标签的自动识别完成不停车情况下通行费的自动收取处理全过程。自动车辆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来采集车载电子标签的数据信息而实现的。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射频通信方式,通过RFID读写器与RFID电子标签的无线通信可以进行信息的采集功能,从而识别车载RFID电子标签载体的身份等特征,达到提高收费站通行效率的目的。
如图1所示,是高速路收费站ETC通道,当汽车15驶至收费站ETC通道出口时,RFID读写器16读取出车载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并将读取到的信息传送到ETC后台管理系统。经ETC后台收费管理系统核对无误后完成一次网上银行的自动收费,并开启绿灯或其他放行信号,控制道闸对自动栏杆17抬杆,指示车辆正常通过。但是存在的缺点是:一是车载RFID电子标签容易被人读取电子标签的内容,比如标签内余额,持卡人的身份信息等。二是,在出口处存在被其他车辆“借道”的风险,即避免RFID读写器16读取车载RFID电子标签,控制道闸抬杠后,其他车辆抢先通过,造成本车无法通过,需要再重新刷卡抬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防盗RFID电子标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防盗RFID电子标签,用以接收一经主动确认的无线射频辨识读取器所发出的具有一第一信息的一第一射频信号,并在响应该第一射频信号后,回传具有一第二信息的一第二射频信号给该无线射频辨识读取器,以及用于接收一除主动确认外的无线射频辨识读取器所发出的具有一第三信息的一第三射频信号,并在响应该第三射频信号后,回传具有一第四信息的一第四射频信号给该无线射频辨识读取器;
该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防盗RFID电子标签包含有:
一天线线圈,设置于该电子标签中,该天线线圈用以接收该第一射频信号,以形成具有该第一信息的一第一信号电流,该天线线圈用以接收该第三射频信号,以形成具有该第三信息的一第三信号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新胜,未经吴新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5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连接模块化供电平台
- 下一篇:一种建筑环保节能采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