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流式冷却系统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5453.1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1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苇;庞杰;柯汉兵;李少丹;张克龙;李邦明;王俊荣;苟金澜;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21/38 | 分类号: | B63H2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吴欢燕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流 冷却系统 进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流式冷却系统进水装置,包括冷却海水管道和旋转管道,旋转管道的一端为自流进水口,另一端与冷却海水管道的端部转动连接,自流进水口位于船壳外侧,旋转管道通过转动使自流进水口朝向或背离船舶前进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流式冷却系统进水装置,通过旋转管道的旋转改变自流进水口与船舶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达到调节冷却海水流量的效果,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自流状况下冷却海水流量进行调节,避免了管路阀门等节流装置所产生的振动噪声,同时旋转管道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强,有效克服了复杂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流式冷却系统进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系统是船舶动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升船舶性能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为减轻结垢和腐蚀的问题,目前先进船舶均采用中央冷却水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水泵输送海水进入中央冷却系统,来冷却低温淡水,被冷却后的低温淡水再去吸收蒸汽动力系统、柴油机等船舶动力系统和船内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
现代船舶逐渐向低能耗、经济性、舒适性等方向发展。采用海水泵维持冷却海水的循环流动,海水泵的持续运行将产生大量能耗。为了降低泵功损耗,提高能量效率,逐渐衍生出自流冷却技术,即通过在舷外通海系统海水进口位置设置自流发生器,利用船舶航行时的迎流动压克服系统内流动阻力,实现冷却海水的无泵驱动。
现有用于驱动冷却水的自流发生装置均固定安装在船壳表面,自流冷却海水的供应能力由船舶航速决定。当自流装置冷却海水供应能力超出船舶热量导出需求时,通常需要通过安装在通海管路中的阀门或者自流发生器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对冷却水量进行调节。管路阀门等的节流作用会引起振动,产生附加管道噪声,而自适应调节装置的设计过于复杂,存在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流式冷却系统进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用于驱动冷却水的自流发生装置固定安装在船体表面,通常需要通过安装在通海管路中的阀门或者自流发生器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对冷却水量进行调节,管路阀门等的节流作用会引起振动,产生附加管道噪声,而自适应调节装置的设计过于复杂,存在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流式冷却系统进水装置,包括冷却海水管道,还包括旋转管道,所述旋转管道的一端为自流进水口,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海水管道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自流进水口位于船壳外侧,所述旋转管道通过转动使所述自流进水口朝向或背离船舶前进方向。
其中,所述旋转管道包括相连接的弯折段和直管段,所述自流进水口位于所述弯折段的端部,所述直管段的端部与所述冷却海水管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弯折段的内壁平滑设置。
其中,所述旋转管道在所述自流进水口的一端为喇叭口。
其中,所述直管段与所述冷却海水管道同轴连接,所述直管段的端部外壁与所述冷却海水管道的连接端部内壁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直管段的端部外壁与所述冷却海水管道的连接端部内壁之间还设有动密封圈,所述动密封圈为迷宫密封或机械密封。
其中,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直管段外壁套设有周向齿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与所述直管段齿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直管段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船壳。
其中,海水在所述旋转管道处的边界层厚度为δ,所述自流进水口距离所述船壳的距离大于等于0.6δ。
其中,所述冷却海水管道上设有海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54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米铣刀V形刀片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驼绒加工用输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