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盐穴储气库腔体定向偏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5518.2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8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昌路;孙威;彭良海;高会宾;隋明新;孟晓军;白玉平;陈存银;耿永刚;侯振;徐公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6 | 分类号: | E21F17/1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戴文仪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盐穴储气库腔体 定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盐穴储气库腔体定向偏溶系统,包括内溶腔管柱、柔性腔体、第一固定挡板、第二固定挡板和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所述内溶腔管柱下端安装有柔性腔体,柔性腔体内安装有第一固定挡板、第二固定挡板和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内溶腔管柱内安装有第一液压管线和第二液压管线;第一固定挡板位于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的外部,且两者可通过第一组卡扣连接;第二固定挡板位于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的内部,且两者可通过第二组卡扣连接;所述第一组卡扣和第二组卡扣均为具有弹性的柔性卡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盐穴储气库腔体定向偏溶系统,可以用于控制盐穴储气库腔体定向偏溶问题,提高腔体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盐穴储气库腔体定向偏溶系统。
背景技术
盐穴储气库建设周期漫长,建设工艺复杂,其中最为复杂、最为关键的是溶腔,溶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解盐岩,然后排出卤水,进而形成盐腔。
在溶腔过程中,由于地应力、井斜、岩盐非均质性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溶腔过程中存在着偏溶现象。以土耳其盐穴储气库为例,就存在着严重的定向偏溶现象,即在西北方向溶解速度较快。偏溶会导致以下问题:增加溶腔工期,提高溶腔成本;降低腔体稳定性;减小腔体体积等。由于溶腔工艺复杂、溶腔过程不易控制等因素,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对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控制盐穴储气库腔体定向偏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尽可能控制盐穴储气库腔体定向偏溶,降低偏溶带来的溶腔经济成本、溶腔工期延长、腔体体积减小等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控制盐穴储气库腔体定向偏溶系统,包括内溶腔管柱、柔性腔体、第一固定挡板、第二固定挡板和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
所述内溶腔管柱下端安装有柔性腔体,柔性腔体内安装有第一固定挡板、第二固定挡板和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内溶腔管柱内安装有第一液压管线和第二液压管线;
所述第一固定挡板和第二固定挡板分别位于内溶腔管柱的两侧;第一固定挡板位于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的外部,且两者可通过第一组卡扣连接;第二固定挡板位于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的内部,且两者可通过第二组卡扣连接;所有卡扣均为具有弹性的柔性卡扣,且均可在第一液压管线的作用压力下脱开;
所述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下端伸出柔性腔体,且与柔性腔体软连接;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远离第一固定挡板一侧的外表面与第二液压管线下端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组卡扣和第二组卡扣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可以相互卡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组卡扣中的第一卡扣安装在第一固定挡板靠近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一侧,第一组卡扣中的第二卡扣安装在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正对第一固定挡板一侧;第二组卡扣中的第一卡扣安装在第二固定挡板远离第一固定挡板的一侧,第二组卡扣中的第二卡扣安装在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远离第一固定挡板一侧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压管线下端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位于第一固定挡板与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之间,第二管段位于第二固定挡板与第二液压管线与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的接触位置之间;第二管段下端伸入可移动式内溶腔管柱内部。
进一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通过第三管段连通;第三管段一端与第一液压管线的上端和第一管段连通,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挡板上的安装孔与第二管段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第二液压管线下端均为具有良好伸缩性的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5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切割机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LED显示屏双面贴膜设备的翻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