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定位防滑应力锥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1843.X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0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安普宏商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64 | 分类号: | H02G15/064;H02G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刘刚成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防滑 应力 | ||
自定位防滑应力锥,包括应力锥本体,所述应力锥本体包括一个直孔,在直孔内且处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封口帽,在封口帽的底部且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一圆形沉孔,所述圆形沉孔的底部与封口帽顶部之间为薄壁层,所述应力锥本体的底部为供其定位的平面部,通过封口帽和平面部,起到双重定位防移动的效果,能有效防止装配插头本体外套时会带动应力锥下滑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预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防滑应力锥。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附件中的应力锥内孔都是为一个直径的直孔,上端没有有封口帽,详见说明书附图图1。在安装过程中,起应力疏散作用的应力锥在安装至电缆屏蔽层断口处的指定位置后,再装配插头本体外套时,(外套与应力锥需处于过盈配合的状态下才能有效的起到防止沿面爬电和密封的作用)基本都会出现在外套下装的作用力下,应力锥会存在明显下滑,偏移指定位置太多,不能有效的控制电缆屏蔽断口处的电场,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重大隐患。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半导电自粘带或绝缘自粘带在要求的限位位置处缠绕一台阶来定位防滑。但人工缠绕的台阶不平整,常会缠绕成锥型,安装电缆预制件时应力锥依然存在下滑到锥型台阶处且就不能有效的握紧电缆,没有根本上杜绝应力锥的下滑,甚至发生了因应力锥下滑不能有效控制电缆屏蔽层断口的电场而击穿电缆,造成线路烧毁和停电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定位防移动的效果、能有效防止装配插头本体外套时会带动应力锥下滑现象的自定位防滑应力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应力锥本体,所述应力锥本体包括一个直孔,在直孔内且处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封口帽,在封口帽的底部且位于中心位置设有一圆形沉孔,所述圆形沉孔的底部与封口帽顶部之间为薄壁层,所述应力锥本体的底部为供其定位的平面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壁层的厚度范围为0.8mm至1.2mm,所述封口帽的厚度为4.8mm至5.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力锥本体与封口帽一体成型,所述应力锥和封口帽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沉孔的孔径与电缆导体的线芯直径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孔的下端孔口处设有倒角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应力锥本体结构为圆柱空心体,直孔的下端为开口式,能顺利套入电缆导体,直孔的顶部为密封式,应力锥本体套入电缆导体时,已按要求尺寸剥削好的电缆导体的线芯正对着封口帽处的圆形沉孔的中心,在绝缘润滑脂的作用下电缆导体的线芯顶端即与应力锥本体的圆形沉孔相接触,再用力向下安装时线芯即可捅破薄壁层,再安装到电缆导体的线芯的根部(即设计的指定位置)时,其封口帽会与电缆导体的绝缘层顶部相贴合并会阻止应力锥本体的继续向下移动,此为其一。其二此时预先缠绕在电缆导体限位位置处的定位台阶刚好也与装配到位的应力锥本体底部的平面部贴合,起到双重定位的效果。在安装好的应力锥本体外面再次安装插头本体外套时就会自动阻止应力锥本体继续下滑,从而确保安装位置的正确性,保障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应力锥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电缆导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电缆导体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2至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安普宏商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安普宏商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18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兽医诊治用体温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360°旋转接地装置